盘古大模型 PanguLargeModels
盘古大模型 PanguLargeModels
- 功能总览
- 产品介绍
- 计费说明
- 快速入门
- 用户指南
- 最佳实践
- API参考
- SDK参考
-
常见问题
- 高频常见问题
- 大模型概念类
-
大模型微调训练类
- 无监督领域知识数据量无法支持增量预训练,如何进行模型学习
- 如何调整训练参数,使盘古大模型效果最优
- 如何判断盘古大模型训练状态是否正常
- 如何评估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是否正常
- 如何调整推理参数,使盘古大模型效果最优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总是重复相同的回答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的回答中会出现乱码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的回答会异常中断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只能回答训练样本中的问题
- 为什么在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中输入训练样本问题,回答完全不同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评估结果很好,但实际场景表现很差
- 为什么多轮问答场景的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不好
- 数据量足够,为什么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仍然不好
- 数据量和质量均满足要求,为什么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不好
- 大模型使用类
- 提示词工程类
- 视频帮助
- 文档下载
- 通用参考
本文导读
展开导读
链接复制成功!
如何利用提示词提高大模型在难度较高推理任务中的准确率
可以通过思维链的方式提高大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准确率。
思维链是一种通过分步骤推理来提升大模型在复杂任务中表现的方法。通过引导模型思考问题的过程,可以使其在推理任务中得到更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在涉及多步推理和复杂逻辑关系的任务中。
具体做法如下:
- 提供相关示例:在提示词中加入类似的示例,帮助模型学习解题的模式和思路。通过这些示例,模型能够理解如何通过不同的推理步骤逐渐得出结论。
例如,在数学问题中,可以通过展示从问题解析到公式应用再到最终解答的完整过程,帮助模型理解问题解决的逻辑。
- 引导模型分析:如果没有直接的示例或现有示例不适用,可以引导模型首先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再给出答案。这意味着在提示词中明确要求模型逐步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帮助模型消耗更多的计算资源进行全面推理。这样,模型能够在多个推理步骤后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而不是直接跳到最终答案,减少了过度简化或跳跃推理的可能性。
- 分步推理与反馈:通过分步推理,模型能够在每个步骤后检查和修正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在给定一个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时,可以要求模型每完成一小步推理,就提供中间结论和推理过程。这样,模型不仅能增加解题的准确性,还能增强理解和自我校正的能力。
通过在提示词中采用思维链的方式,提供相关示例或引导模型逐步分析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大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不仅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增强模型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在处理需要多步推理的任务时。
父主题: 提示词工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