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大模型 PanguLargeModels
盘古大模型 PanguLargeModels
- 功能总览
- 产品介绍
- 计费说明
- 快速入门
- 用户指南
- 最佳实践
- API参考
- SDK参考
-
常见问题
- 高频常见问题
- 大模型概念类
-
大模型微调训练类
- 无监督领域知识数据量无法支持增量预训练,如何进行模型学习
- 如何调整训练参数,使盘古大模型效果最优
- 如何判断盘古大模型训练状态是否正常
- 如何评估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是否正常
- 如何调整推理参数,使盘古大模型效果最优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总是重复相同的回答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的回答中会出现乱码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的回答会异常中断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只能回答训练样本中的问题
- 为什么在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中输入训练样本问题,回答完全不同
- 为什么微调后的盘古大模型评估结果很好,但实际场景表现很差
- 为什么多轮问答场景的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不好
- 数据量足够,为什么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仍然不好
- 数据量和质量均满足要求,为什么盘古大模型微调效果不好
- 大模型使用类
- 提示词工程类
- 视频帮助
- 文档下载
- 通用参考
本文导读
展开导读
链接复制成功!
如何分析大模型输出错误回答的根因
大模型的输出过程通常是一个黑盒,涉及数以亿计甚至千亿计的参数计算,虽然这些参数共同作用生成输出,但具体的决策机制并不透明。
可以通过在提示词中引导模型输出思考过程,或者在模型输出后追问模型,帮助我们分析错误的根因。例如:
“我注意到你犯了xxx的错误,请解释得出该结论的原因。”
通过模型的解释,我们可以推测错误的原因,并在提示词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规避类似错误。
父主题: 提示词工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