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功能总览
- 产品介绍
- 快速入门
- 用户指南
- 最佳实践
-
API参考
- 使用前必读
- API概览
- 如何调用API
- 快速入门
- API
-
历史API
- API
-
Cinder API
-
云硬盘管理
- 查询单个云硬盘详情(废弃)
- 创建云硬盘(废弃)
- 创建云硬盘
- 查询所有云硬盘详情
- 删除云硬盘(废弃
- 删除云硬盘
- 更新云硬盘(废弃)
- 更新云硬盘
- 查询云硬盘类型列表(废弃)
- 查询云硬盘类型列表
- 查询单个云硬盘类型的详情(废弃)
- 查询单个云硬盘类型的详细信息
- 查询云硬盘列表(已废弃)
- 查询云硬盘列表
- 查询单个云硬盘详情(废弃)
- 查询单个云硬盘详情
- 查询所有云硬盘详情(废弃)
- 查询扩展接口(废弃)
- 查询扩展接口(废弃)
- 扩容云硬盘
- 扩容云硬盘(废弃)
- 设置云硬盘启动盘标识
- 将云硬盘导出为镜像
- 设置云硬盘启动盘标识(废弃)
- 设置云硬盘只读标识
- 设置云硬盘只读标识(废弃)
- 将云硬盘导出为镜像(废弃)
- 挂载云硬盘(废弃)
- 卸载云硬盘(废弃)
- 保留云硬盘(废弃)
- 取消保留云硬盘(废弃)
- 快照管理
- 配额管理
- 云硬盘过户管理
- 云硬盘元数据管理
- 快照元数据管理
- API版本查询
- 可用区查询
-
云硬盘管理
- 权限和授权项
- 附录
- 修订记录
- SDK参考
- 场景代码示例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汇总
- 云硬盘通用问题
- 云硬盘计费问题
-
云硬盘挂载问题
- 为什么登录到云服务器后看不到已挂载的数据盘
- 云硬盘不支持挂载至云服务器怎么办
- 一块云硬盘可以挂载到多台云服务器上吗
- 云硬盘可以挂载至不同可用区的云服务器吗
- 怎样为云服务器增加数据盘(例如D盘或者dev/vdb1)
- 包年/包月云硬盘可以挂载给其他云服务器吗
- 不同类型的磁盘可以挂载在同一个云服务器上吗
- 系统盘和数据盘之间可以随意转换吗
- Linux系统的云硬盘挂载至Windows系统后需如何处理
- 随包周期云服务器购买的云硬盘,可以挂载至其它包周期云服务器吗
- 随云服务器购买的系统盘或数据盘可以换挂载点吗
- 控制台与弹性云服务器内部之间磁盘挂载点的对应关系
- 云硬盘挂载的包年/包月云服务器已到期,如何查看盘内数据
- 云硬盘扩容问题
- 云硬盘卸载问题
- 云硬盘删除问题
- 云硬盘容量问题
- 云硬盘快照问题
- 云硬盘性能问题
- 共享云硬盘问题
- 云硬盘备份问题
- 视频帮助
- 文档下载
- 通用参考
链接复制成功!
磁盘类型及性能介绍
根据性能,磁盘可分为极速型SSD V2、极速型SSD、通用型SSD V2、超高IO、通用型SSD、高IO、普通IO,具体介绍如下。不同类型云硬盘的性能和价格有所不同,您可根据应用程序要求选择您所需的云硬盘。
极速型SSD云硬盘采用了结合全新低时延拥塞控制算法的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单盘最大吞吐量达1000 MiB/s并具有极低单路时延性能。
介绍视频
云硬盘性能
- IOPS:云硬盘每秒进行读写的操作次数。
- 吞吐量:云硬盘每秒成功传送的数据量,即读取和写入的数据量。
- IO读写时延:云硬盘连续两次进行读写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参数 |
极速型SSD V2(公测) |
极速型SSD |
通用型SSD V2 |
超高IO |
通用型SSD |
高IO |
普通IO(上一代产品) |
---|---|---|---|---|---|---|---|
云硬盘最大容量(GiB) |
|
|
|
|
|
|
|
描述 |
适用于需要超大带宽和超低时延的场景。 |
容量与性能解耦,支持在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基于业务性能诉求,按需、灵活地调整IOPS和吞吐量。适合各种主流的高性能、低延迟交互应用场景。 |
超高性能云硬盘,可用于企业关键性业务,适合高吞吐、低时延的工作负载。 |
高性价比的云硬盘,适合中等性能诉求的企业应用。 |
可用于一般访问、对时延不敏感的工作负载f。 |
可用于不常访问的工作负载。 |
|
典型应用场景 |
|
|
|
|
|
普通开发测试 |
大容量、读写速率中等、事务性处理较少的应用场景。
|
最大IOPSa |
256000 |
128000 |
128000 |
50000 |
20000 |
5000 |
2200 |
最大吞吐量a(MiB/s) |
4000 |
1000 |
1000 |
350 |
250 |
150 |
50 |
IOPS突发上限a |
NA |
64000 |
NA |
16000 |
8000 |
5000 |
2200 |
云硬盘IOPS性能计算公式c |
IOPS值由用户预配置,范围为100~256000,具体可配置值≤(1000*容量(GiB)) |
IOPS = min (128000, 1800 + 50 × 容量(GiB)) |
IOPS值由用户预配置,范围为3000~128000,具体可配置值≤(500*容量(GiB)) |
IOPS = min (50000, 1800 + 50 × 容量(GiB)) |
IOPS=min (20000, 1800 + 12 × 容量(GiB)) |
IOPS = min (5000, 1800 + 8 × 容量(GiB)) |
IOPS = min (2200, 500 + 2 × 容量(GiB)) |
云硬盘吞吐量性能计算公式b(MiB/s) |
吞吐量≤min(4000,预配置IOPS/16) |
吞吐量 = min (1000, 120 + 0.5 × 容量(GiB)) |
吞吐量值由用户配置,范围为125~1000,具体可配置值≤(IOPS/4) |
吞吐量 = min (350, 120 + 0.5 × 容量(GiB)) |
吞吐量 = min (250, 100 + 0.5 × 容量(GiB)) |
吞吐量 = min (150, 100 + 0.15 × 容量(GiB)) |
吞吐量 = 50 |
单队列访问时延d(ms) |
亚毫秒级 |
亚毫秒级 |
1 |
1 |
1 |
1~ 3 |
5~ 10 |
API名称e |
ESSD2 |
ESSD |
GPSSD2 |
SSD |
GPSSD |
SAS |
SATA |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evs/public_sys-resources/note_3.0-zh-cn.png)
a:最大IOPS、最大吞吐量、IOPS突发上限三个参数的值均为读写总和。比如最大IOPS=IOPS读+IOPS写。
b:以单块超高IO云硬盘吞吐量性能计算公式为例说明:起步120 MiB/s,每GiB增加0.5 MiB/s,上限为350 MiB/s。
c:以单块超高IO云硬盘IOPS性能计算公式为例说明:起步1800,每GiB增加50,上限为50000。
d:单队列指队列深度为1,即并发度为1。单队列访问时延是所有IO请求串行处理时IO的时延,表格中数据是4KiB数据块能达到的时延。
e:API名称代表云硬盘API接口中“volume_type”参数的取值,不代表底层存储设备的硬件类型。
f:高IO(专属分布式存储高IO除外)云硬盘由普通硬盘(HDD)提供支持,适合一般工作负载,对时延不敏感的应用场景,提供的性能中,基准吞吐量为每TiB 40MiB/s,最大吞吐量为每块云硬盘150MiB/s;对于负载较高,时延敏感的应用,建议使用更高规格的云硬盘,它们由固态硬盘(SSD)提供支持。
云硬盘的性能与数据块大小密切相关:
- 同一数据块大小,当最大IOPS或最大吞吐量中有一项指标达到最大值时,此时云硬盘性能达到最大,另一项指标无法再继续上升。
- 不同数据块大小,云硬盘性能达到最大的指标可能不同。
- 对于小数据块,例如4 KiB和8 KiB,性能可达到最大IOPS。
- 对于≥ 16 KiB的大数据块,性能可达到最大吞吐量。
以超高IO云硬盘为例,根据公式推算,超高IO云硬盘容量≥ 964 GiB时,IOPS最大可达50000,吞吐量最大可达350 MiB/s。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具体请参见表2。
云硬盘IOPS性能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单个云硬盘IOPS性能 =“最大IOPS”与“基线IOPS + 每GiB云硬盘的IOPS × 云硬盘容量”的最小值。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evs/public_sys-resources/note_3.0-zh-cn.png)
该性能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通用型SSD V2和极速型SSD V2。
通用型SSD V2的IOPS值由用户预配置,范围为3000~128000,具体可配置值≤(500*容量(GiB))。
极速型SSD V2的IOPS值由用户预配置,范围为100~256000,具体可配置值≤(1000*容量(GiB))。
- 假如云硬盘容量为100 GiB,则该云硬盘IOPS性能 = min (50000, 1800 + 50 × 100 ),取50000与6800中的最小值,即该云硬盘IOPS性能为6800。
- 假如云硬盘容量为1000 GiB,则该云硬盘IOPS性能 = min (50000, 1800 + 50 × 1000 ),取50000与51800中的最小值,即该云硬盘IOPS性能为50000。
云硬盘突发能力及原理
突发能力是指小容量云硬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IOPS突发上限,超过IOPS上限的能力。此处IOPS上限为单个云硬盘的性能。
突发能力适用于云服务器启动场景,一般系统盘容量较小,以50 GiB的超高IO云硬盘为例,如果没有突发能力,根据IOPS性能计算公式IOPS = min (50000, 1800 + 50 × 容量),50 GiB的超高IO云硬盘IOPS上限只能达到4300,但使用突发能力后,IOPS可高达16000,从而提升云服务器的启动速度。
- 容量为100 GiB的云硬盘,其IOPS上限为6800,IOPS突发上限为16000,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该云硬盘的最大IOPS可达到16000。
- 容量为1000 GiB的云硬盘,其IOPS上限为50000,但是IOPS突发上限仅为16000,云硬盘的IOPS上限已经超过了突发IOPS,因此该云硬盘无需突发能力。
以下介绍云硬盘突发IOPS的消耗原理和储蓄原理。
突发的实现基于令牌桶,令牌桶中的初始令牌数量 = 突发时间 × IOPS突发上限,此处突发时间固定为1800 s。
- 令牌的生成速度:该桶以6800个/s的速度生成令牌,其中6800为该云硬盘的IOPS上限。
- 令牌的消耗速度:根据实际IO使用情况而定,每个IO会消耗一个令牌,最大消耗速度为16000个/s,此处取突发IOPS上限和云硬盘IOPS上限的较大值。
消耗原理
当令牌消耗速度大于令牌的生成速度时,令牌数量会逐渐减少,最后IOPS会维持跟桶生成令牌的速度一致,即云硬盘的IOPS上限。本示例中,可以维持突发IOPS的时间为3130 s ≈ 28800000 / (16000 - 6800) 。
储蓄原理
当令牌的消耗速度小于令牌的生成速度时,桶中的令牌会逐渐增加,之后又可以拥有突发能力。本示例中,如果云硬盘暂停使用4235 s ≈ 28800000 / 6800,令牌桶就可以存满。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evs/public_sys-resources/note_3.0-zh-cn.png)
桶中的令牌数量只要大于零,云硬盘就具有突发能力。
- 当令牌数量大于零时,IOPS可以突破6800,即具有达到IOPS突发上限16000的能力。
- 当令牌数为零时,此时不具备突发能力,IOPS最大为6800。
- 当实际IOPS小于6800时,令牌数量开始增加,可以恢复突发能力。
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云硬盘性能参数的具体测试方法请参见“怎样测试云硬盘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