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网关 NAT 

 

华为云NAT网关(NAT Gateway)提供公网NAT网关(Public NAT Gateway)和私网NAT网关(Private NAT Gateway)两个功能。 公网NAT网关能够为VPC内的弹性云服务器提供SNAT和DNAT功能,通过灵活简易的配置,即可轻松构建VPC的公网出入口。 私网NAT网关能够为虚拟私有云内的云主机提供网络地址转换服务,使多个云主机可以共享私网IP访问用户本地数据中心(IDC)或其他虚拟私有云,同时,也支持云主机面向私网提供服务。

 

 

    网关与服务器保持常连接连接 更多内容
  • 什么是SNAT连接数?

    T网关上维护的连接表项,由于存在连接超时、连接复用等影响,可能与 弹性云服务器 侧ESTABLISHED状态的连接数存在差异。假设一个弹性 云服务器 平均每秒钟创建100个固定目的的连接,不考虑连接老化的话,大约10分钟会将55000个连接耗尽导致连接无法新建。 NAT网关中SNAT连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R651W

    3 USB USB指示灯 绿色 亮 U盘开局正确完成。 绿色 闪烁 U盘开局正在进行中。 红色 亮 U盘开局失败。 - 灭 表明未插开局U盘,或USB接口故障,或指示灯故障。 4 iNET iNET指示灯 绿色 亮 网络业务正常建立。 - 灭 网络业务未建立。 5 CTRL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连接

    连接 接口描述 该接口用于设备发现后进行连接设备。 注意事项 连接一般需设备发现组合使用,此时大多数入参来源于设备发现的返回值。 方法定义 /** * 连接 * @param connectInfo 连接信息 * @param callback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操作步骤

    选择VPN网关。 vpngw-001 网关IP 选择VPN网关已绑定的主EIP。 1.1.1.2 对端网关 选择对端网关。 cgw-fw2 连接模式 选择“静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模式 对端子网 用户数据中心2中需要和华为云VPC通信的子网。 对端子网本端子网可以重叠,不能重合;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阿里云控制台操作步骤

    选择“产品服务 > 网络和CDN > 混合云网络 > VPN网关”。 配置VPN网关。 选择“VPN > VPN网关”,单击“创建VPN网关”。 根据界面提示配置参数。 VPN网关参数说明如表1所示。 此处仅对关键参数进行说明,非关键参数请保持默认。 表1 VPN网关参数说明 参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取消保持

    取消保持 前置条件 座席已签入 座席有已经保持的呼叫 场景描述 座席对已经保持的呼叫进行取消保持操作。 接口方法 设置成“POST”。该接口仅支持POST方法,不支持PUT、GET和DELETE等方法。 接口URI https://ip:port/agentgateway/res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连接

    连接 连接概述 VPC连接 VGW连接 VPN连接 Peering连接 DGW连接 CFW连接 修改企业路由器中连接的名称 查看企业路由器中的连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R611W

    3 USB USB指示灯 绿色 亮 U盘开局正确完成。 绿色 闪烁 U盘开局正在进行中。 红色 亮 U盘开局失败。 - 灭 表明未插开局U盘,或USB接口故障,或指示灯故障。 4 iNET iNET指示灯 绿色 亮 网络业务正常建立。 - 灭 网络业务未建立。 5 CTRL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C/VPN双链路互备混合云组网构建步骤

    配置路由信息,具体方法请参见在VPC路由表中配置路由。 步骤四:验证DC链路的通信情况 登录弹性云 服务器 ecs-demo。 弹性云服务器有多种登录方法,具体请参见登录弹性云服务器。 本示例是通过管理控制台远程登录(VNC方式)。 执行以下命令,验证业务VPCIDC是否可以通过ER通信。 ping IDC侧任意一个IP地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C/VPN双链路互备混合云组网构建步骤

    表中配置路由。 步骤四:验证DC链路的通信情况 登录弹性云服务器ecs-demo。 弹性云服务器有多种登录方法,具体请参见登录弹性云服务器。 本示例是通过管理控制台远程登录(VNC方式)。 执行以下命令,验证业务VPCIDC是否可以通过ER通信。 ping IDC侧任意一个IP地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操作步骤

    选择“策略模板模式”。 策略模板模式 对端子网 指需要通过VPN连接访问云上VPC的用户侧子网。 对端子网本端子网可以重叠,不能重合;对端子网不能被本网关关联的VPC内已有子网所包含。 部分网段是VPC预留网段,不能作为对端子网,例如:100.64.0.0/10,214.0.0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C/VPN双链路互备混合云组网构建步骤

    表中配置路由。 步骤四:验证DC链路的通信情况 登录弹性云服务器ecs-demo。 弹性云服务器有多种登录方法,具体请参见登录弹性云服务器。 本示例是通过管理控制台远程登录(VNC方式)。 执行以下命令,验证业务VPCIDC是否可以通过ER通信。 ping IDC侧任意一个IP地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操作步骤

    选择VPN网关已绑定的主EIP。 1.1.1.2 对端网关 选择对端网关。 cgw-fw 连接模式 选择“静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模式 对端子网 用户数据中心中需要和华为云VPC通信的子网。 对端子网本端子网可以重叠,不能重合;对端子网不能被本网关关联的VPC内已有子网所包含。 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操作步骤

    选择VPN网关已绑定的主EIP。 1.1.1.2 对端网关 选择对端网关。 cgw-fw 连接模式 选择“静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模式 对端子网 用户数据中心中需要和华为云VPC通信的子网。 对端子网本端子网可以重叠,不能重合;对端子网不能被本网关关联的VPC内已有子网所包含。 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R611

    iNET iNET指示灯 绿色 亮 网络业务正常建立。 - 灭 网络业务未建立。 5 CTRL CTRL指示灯 绿色 亮 设备已成功连接到控制器。 - 灭 设备未连接到控制器。 6 GE0~GE3 LAN侧接口指示灯(GE0~GE3) 绿色 亮 该数字对应的LAN侧接口链路已经连通。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场景5: 连接/断开连接

    场景5: 连接/断开连接 描述 连接设备(Ideahub/Ideaboard或Board) 业务流程 连接接口调用 调用connect接口 2. 通过Block回调的方式获取回调内容,然后处理连接回调结果。 步骤2 断开调用 调用Disconnect接口 2. 通过Block回调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什么是VPC、VPN网关、VPN连接?

    VPN连接:创建VPN连接指明了客户侧对接的网关IP、子网和协商策略信息。 父主题: 产品咨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主机粒度迁移,不中断业务上云(VPN+ESW)

    计费方式:按流量计费。 VPN连接 名称:vpn-guangzhou 。 本端子网:subnet-5。 远端网关:填写华东-上海一的“本端网关”,具体IP从4中获取,例如119.3.121.173。 远端子网:10.0.3.0/24,填写华东-上海一的“本端子网”。 输入密钥,华东-上海一VPN网关创建时输入的相同。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呼叫保持

    客服人员接通来话后,需要暂停当前通话,去完成其他操作,可单击接续条中的实现呼叫保持,单击取保持。 被保持的来话不能被座席释放。客服在被保持的通话时,也不能被签出。此时,客服代表可以执行呼出、取保持等操作。 呼叫保持静音的差异: 呼叫保持后,客户能够听到系统播放的呼叫保持背景音乐,而静音后客户无法从听筒中听到任何声音。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保持成功

    保持成功 标示符 AgentEvent_Hold 作用 表示当前座席已处于保持状态。 附带信息 content:文本型,呼叫所属于的CallId(呼叫标示)。 示例: {"message":"","retcode":"0","event":{"eventType":"AgentEvent_Hol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操作步骤

    选择VPN网关。 vpngw-001 网关IP 选择VPN网关已绑定的主EIP。 1.1.1.2 对端网关 选择对端网关。 cgw-ar01 连接模式 选择“静态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模式 对端子网 用户数据中心中需要和华为云VPC通信的子网。 对端子网本端子网可以重叠,不能重合;对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