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 ipv6 地址 更多内容
  • 创建IP地址组

    创建IP地址组 操作场景 本章节指导用户创建IP地址组,IP地址组是一个或者多个IP地址的集合,可关联至安全组、网络ACL中,用于简化网络架构中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 操作指导 进入创建IP地址组页面。 根据界面提示设置IP地址组参数。 参数详细说明请参见表1。 表1 IP地址组参数说明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安全组入站流量限制SSH端口

    0.0/0)和所有IPv6地址(::/0),视为“合规”。 当安全组的入站流量放通TCP 22端口的所有IPv4地址(0.0.0.0/0)或所有IPv6地址(::/0),视为“不合规”。 安全组内一般包含多个安全组规则,流量匹配时生效机制复杂,见流量匹配安全组规则的顺序。Conf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默认安全组概述

    方向 策略 类型 协议端口 源地址/目的地址 描述 入方向 允许 IPv4 全部 源地址:默认安全组(default) 针对全部IPv4协议,允许安全组内的实例可使用任何协议和端口互相通信,确保安全组内实例网络互通。 入方向 允许 IPv6 全部 源地址:默认安全组(default)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安全组

    明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组规则说明 预设规则 方向 类型和协议端口 源地址/目的地址 规则说明 适用场景 通用Web 服务器 入方向规则 TCP: 22 (IPv4) 0.0.0.0/0 针对TCP(IPv4)协议,允许外部所有IP访问安全组内实例的SSH(22)端口,用于远程登录Linux实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步骤6:添加安全组规则

    端口:允许远端地址访问 弹性云服务器 指定端口,取值范围为:1~65535。常用端口请参见弹性 云服务器 常用端口。 22或22-30 类型 IP地址类型。开通IPv6功能后可见。 IPv4 IPv6 IPv4地址地址:可以是IP地址、安全组、IP地址组。用于放通来自IP地址或另一安全组内的实例的访问。例如: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枚举类型

    说明 A 指定 域名 对应的IPv4地址,用于将域名路由到IPv4地址。 CNAME 指定域名的别名,用于将 多个域名 映射到同一主机上。 MX 指定域名对应的邮件服务器,用于为邮件域名设置邮箱服务器。 AAAA 指定域名对应的IPv6地址,用于将域名路由到IPv6地址。 TXT 用于对域名进行标示和说明,可填写任意的信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添加网络ACL规则

    TCP 源地址地址用来匹配流量的来源网址,支持以下格式: IP地址:表示源地址为某个固定的IP地址。 单个IP地址:IP地址/掩码。 单个IPv4地址示例为192.168.10.10/32。 单个IPv6地址示例为2002:50::44/128。 IP网段:IP地址/掩码。 IPv4网段示例为19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复制独享型负载均衡器

    的IP地址IPv4地址 选择ELB对外服务的IPv4地址,支持两种分配方式。 自动分配IPv4地址:由系统自动分配IPv4地址。 手动指定IP地址:手动指定IPv4地址IPv6地址 当原实例支持IPv6网络时,复制后的新实例默认支持IPv6网络。 自动分配IP地址:由系统自动分配IPv6地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最新动态

    共享流量包简介 2 IPv6弹性公网IP 您可以申请一个全新的IPv6弹性公网IP,也可以将已有的IPv4弹性公网IP转换为IPv6的。开启IPv6转换后,将同时提供IPv4IPv6弹性公网IP地址,原有IPv4业务可以快速为IPv6用户提供访问能力。 公测 IPv6弹性公网IP(公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处理开启了安全认证的ServiceComb引擎专享版开启IPv6后服务注册失败?

    mb引擎专享版开启IPv6后服务注册失败? 问题描述 基于Java Chassis开发的微服务注册到开启了安全认证的ServiceComb引擎专享版,微服务的注册中心地址使用微服务引擎注册中心的IPv4地址,可以注册成功并正常启动。 如果修改微服务的注册中心地址为ServiceC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私有云

    虚拟私有云 创建虚拟私有云 管理虚拟私有云 管理子网 动态获取IPv6地址 IPv4/IPv6双栈网络 父主题: 边缘网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处理开启了安全认证的微服务引擎专享版开启IPv6后服务注册失败?

    如何处理开启了安全认证的微服务引擎专享版开启IPv6后服务注册失败? 问题描述 基于Java Chassis开发的微服务注册到开启了安全认证的微服务引擎专享版,微服务的注册发现地址使用微服务引擎服务注册发现的IPv4地址,可以注册成功并正常启动。 如果修改微服务的注册发现地址为微服务引擎注册发现的IPv6地址后,注册失败并报错“java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Kafka实例是否支持修改访问端口?

    如果是访问未开启SASL的Kafka实例 支持的访问方式如下:同一VPC内访问、公网访问、跨VPC访问和DNAT访问。 同一VPC内使用IPv4地址访问,访问端口为9092。 同一VPC内使用IPv6地址访问,访问端口为9192。 公网访问,访问端口为9094。 使用VPCEP跨VPC访问,访问端口为901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网络

    方向 策略 类型 协议端口 源地址/目的地址 描述 入方向 允许 IPv4 全部 源地址:默认安全组(default) 针对全部IPv4协议,允许安全组内的实例可使用任何协议和端口互相通信,确保安全组内实例网络互通。 入方向 允许 IPv6 全部 源地址:默认安全组(default)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云手机实例详情

    web网页接入。 图1 IPv4手机应用端口 实例监听地址和服务器监听地址用于连接云手机,由私有IP地址+端口号组成,每一台云手机都有独立的私有IP。 图2 IPv4/IPv6双栈手机应用端口 双栈云手机会同时存在IPv4IPv6的实例监听地址和服务器监听地址,监听端口相同。 父主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最新动态

    安全组支持配置IPv6地址 添加安全组规则时,IP地址类型支持选择IPv6地址。 公测 IPv4/IPv6双栈网络 添加安全组规则 2 对等连接支持IPv6地址 支持同区域IPv6类型网段的VPC创建对等连接。即配置对等连接路由时,支持配置目的地址IPv6地址。 公测 IPv4/IPv6双栈网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配置多网卡弹性云服务器的策略路由?

    64bit操作系统为例: 为多网卡Linux 云服务器配置 策略路由 (IPv4/IPv6) IPv6 Windows IPv4 本文以Windows 2012 64bit操作系统为例: 为多网卡Windows云服务器配置策略路由 (IPv4/IPv6) IPv6 父主题: 路由类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Flexus L实例安全组概述

    策略 类型 协议端口 源地址/目的地址 描述 入方向规则 允许 IPv4 全部 源地址:sg-default-smb 针对全部IPv4协议,允许本安全组内实例的请求进入,即该条规则确保安全组内的实例网络互通。 入方向规则 允许 IPv6 全部 针对全部IPv6协议,允许本安全组内实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无效的VPC对等连接配置示例

    VPC网段重叠,部分子网重叠(IPv4)-正确配置 以上限制同样适用于IPv6场景,即使您只需要使用对等连接实现不同VPC之间的IPv6通信,此时如果对等连接两端VPC的IPv4网段和子网重叠,那么您创建的对等连接也不会生效。 图5 VPC网段重叠,且部分子网重叠(IPv6) VPC对等连接不支持共用EIP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搭建IPv6网络并创建目的端

    动态获取IPv6地址。 子网配置时,请务必勾选“开启IPv6”,将自动为子网分配IPv6网段。 弹性 云服务器ECS 仅部分规格支持IPv6网络,目的端需要选择支持IPv6的E CS ,才可以使用IPv4/IPv6双栈网络,请务必选择支持的区域和规格,详见ECS规格清单。 网络配置时,务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一个域名如何同时接入IPv4和IPv6?

    一个域名如何同时接入IPv4IPv6? DDoS高防国内版支持源站域名同时接入IPv4IPv6,具体方法如下: 参考购买DDoS高防实例分别购买一个IPv4IPv6实例。 参考配置防护域名将域名接入DDoS高防,选择实例线路时,同时勾选购买的IPv4实例和IPv6实例。 “源站类型”:选择“源站域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