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私有云 VPC

虚拟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是用户在华为云上申请的隔离的、私密的虚拟网络环境。用户可以自由配置VPC内的IP地址段、子网、安全组等子服务,也可以申请弹性带宽和弹性IP搭建业务系统

 

    ipv6网络打隧道ipv4 更多内容
  • 默认安全组和规则

    针对全部IPv6协议,允许本安全组内实例的请求进入,即该条规则确保安全组内的实例网络互通。 出方向规则 允许 IPv4 全部 目的地址:0.0.0.0/0 针对全部IPv4协议,允许安全组内的实例可访问外部IP的所有端口。 出方向规则 允许 IPv6 全部 目的地址:::/0 针对全部I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虚拟私有云和子网

    0.0.0/24 子网IPv6网段 在开启IPv4/IPv6双栈的区域,显示此参数。 开启IPv6功能后,将自动为子网分配IPv6网段,暂不支持自定义设置IPv6网段。该功能一旦开启,将不能关闭。 关于IPv4/IPv6双栈网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见IPv6网络。 - 关联路由表 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ocker Engine输入验证错误漏洞公告(CVE-2020-13401)

    对操作系统中启用了IPv6并且容器网络的CNI Plugins小于V0.8.6版本的节点有影响。 恶意攻击者可以篡改主机上其他容器或主机本身的IPv6路由记录,实现中间人攻击。即使现在系统或者服务上没有直接使用IPv6地址进行网络请求通知,但是如果DNS返回了A(IPv4)和AAAA(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收集云服务器网络信息

    收集 云服务器 网络信息 操作场景 为多网卡 云服务器配置 策略路由之前,您需要收集云 服务器 网络信息,请根据云服务器操作系统及IP类型参考对应的指导,具体说明如下: 对于Linux IPv4场景,您需要收集的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Linux IPv4场景信息说明 类型 主网卡 扩展网卡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开启IPv6双栈

    时开启IPv6。 开启IPv6功能后,将自动为子网分配IPv6网段,暂不支持自定义设置IPv6网段。开启IPv6功能成功后,不能关闭。 启用IPv6双栈时, 裸金属服务器 将同时获取IPv4IPv6两个IP地址,不支持单独使用IPv6。 操作步骤 开启虚拟私有云子网的IPv6功能。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主机粒度迁移,不中断业务上云(VPN+ESW)

    企业交换机 ESW l2cg-guangzhou 隧道连接方式:VPN 关联网关:vpngw-guangzhou 隧道子网:subnet-5 1 65000.00 二层连接 l2conn-guangzhou 隧道IP:10.0.5.196 隧道号:1000 1 00.00 华东-上海一 模拟客户IDC(远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开启IPv6防护

    当防护网站的源站地址配置为IPv6地址时,默认开启IPv6防护。WAF使用IPv6回源地址和源站发起连接。 图1 源站地址只有IPv6时 当防护网站的源站地址配置为IPv4地址时,手动开启IPv6防护后,WAF将通过NAT64机制(NAT64是一种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形式促成IPv6与IPv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安全组

    例的所有端口,用于外部使用ping命令验证安全组内实例的网络连通性。 全部 (IPv4) 全部 (IPv6) 当前安全组 针对全部协议,允许安全组内实例通过内网网络相互通信。 出方向规则 全部 (IPv4) 全部 (IPv6) 0.0.0.0/0 ::/0 针对全部协议,允许所有流量从安全组内实例流出,用于访问外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子网

    功能介绍 创建子网。 调试 您可以在 API Explorer 中调试该接口。 约束与限制 网络下存在IPv4子网的情况下,才可以创建IPv6子网。 VXLAN类型网络下只能有一个IPv4的子网和一个IPv6的子网。 URI POST /v2.0/subnets 请求参数 表1 请求参数 参数名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为虚拟私有云创建新的子网

    0.0.0/24 子网IPv6网段 在开启IPv4/IPv6双栈的区域,显示此参数。 开启IPv6功能后,将自动为子网分配IPv6网段,暂不支持自定义设置IPv6网段。该功能一旦开启,将不能关闭。 关于IPv4/IPv6双栈网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见IPv6网络。 - 关联路由表 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关闭设备隧道

    关闭设备隧道 功能介绍 应用服务器可通过该接口关闭某个设备隧道。关闭后可以再次连接。 该API接口在基础版不支持。 具体应用可见“设备远程登录”功能,请参见设备远程登录。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URI PUT /v5/iot/{project_id}/tunnels/{tunnel_i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询设备隧道

    查询设备隧道 功能介绍 用户可通过该接口查询某项目中的某个设备隧道,查看该设备隧道的信息与连接情况。应用服务器可调用此接口向平台查询设备隧道建立情况。 该API接口在基础版不支持。 具体应用可见“设备远程登录”功能,请参见设备远程登录。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URI GET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安全组规则

    类型 IP地址类型。 IPv4 IPv6 - 源地址 源地址:可以是IP地址、边缘安全组。例如: 单个IP地址:192.168.10.10/32(IPv4地址);2002:50::44/127(IPv6地址) IP地址段:192.168.1.0/24(IPv4地址段);2407:c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设备隧道管理

    设备隧道管理 创建设备隧道 查询设备所有隧道 查询设备隧道 关闭设备隧道 删除设备隧道 父主题: API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删除设备隧道

    删除设备隧道 功能介绍 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删除某个设备隧道。删除后该通道不存在,无法再次连接。 该API接口在基础版不支持。 具体应用可见“设备远程登录”功能,请参见设备远程登录。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URI DELETE /v5/iot/{project_id}/tunnels/{tunnel_i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客户端用IPv6协议访问CDN节点

    配置客户端用IPv6协议访问CDN节点 CDN支持客户端以IPv6协议访问节点,您可以通过开启IPv6开关完成配置。CDN多数节点已支持IPv6,开启IPv6配置后,如果用户采用IPv6协议访问CDN,而最优节点不支持IPv6协议,用户仍可以以IPv4协议访问CDN节点。 后台有特殊配置的 域名 暂不支持开启IPv6。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VPC快速搭建IPv4网络

    通过VPC快速搭建IPv4网络 您可以参考以下操作,通过虚拟私有云 (VPC)和 弹性云服务器 (E CS )快速搭建一个具有IPv4地址段的云上私有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弹性公网IP (EIP)实现云上网络和公网通信的需求。 本示例的IPv4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网络安全通过安全组Sg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服务版本差异

    华为云专属EIP 华为云内EIP 互联网上可访问的域名(华为云上+华为云下) 支持协议 IPv4IPv6 IPv4IPv6 IPv4IPv6 IPv4 IPv4IPv6 IPv4IPv6 对象数量 无限制 1个 50-500个 50-500个 50-1000个 50-200个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Flexus X实例安全组概述

    入方向规则 允许 IPv4 全部 源地址:默认安全组default 针对全部IPv4协议,允许本安全组内实例的请求进入,即该条规则确保安全组内的实例网络互通。 入方向规则 允许 IPv6 全部 针对全部IPv6协议,允许本安全组内实例的请求进入,即该条规则确保安全组内的实例网络互通。 出方向规则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弹性IP如何开启IPv6转换功能

    弹性IP如何开启IPv6转换功能 开启IPv6转换后,将提供IPv4IPv6弹性公网IP地址,原有IPv4业务可以快速为IPv6用户提供访问能力。弹性IP开启IPv6转换功能步骤如下: 开启弹性公网IP的IPv6转换功能。 开启已购买的弹性公网IP的IPv6转换功能。 在网络控制台,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CVE-2020-13401的漏洞公告

    击。即使现在系统或者服务上没有直接使用IPv6地址进行网络请求通知,但是如果DNS返回了A(IPv4)和AAAA(IPv6)记录,许多HTTP库都会尝试IPv6进行连接,如果再回退到IPv4,这为攻击者提供了响应的机会。 参考链接:https://github.com/kube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