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

面向未来的智能世界,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成功的关键是以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全数字化、全云化、AI驱动,一切皆服务。

华为云将持续创新,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致力于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

 
 

    华为云 五官特征检测 api 更多内容
  • 检测设置

    作空间名称,进入目标工作空间管理页面。 图1 进入目标工作空间管理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设置 > 检测设置”,进入检测设置页面。 图2 进入检测设置页面 在检测设置页面中,单击“创建计划”,系统右侧弹出新建检查计划页面。 配置检查计划。 填写基本信息,具体参数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数据质量

    说明 结果保存路径 数据质量检测日志的保存路径。包括错误数据输出及定位等。 全局特征信息文件 用户在使用数据质量检测算子之前,需要提供一份全局的特征信息文件,后续的特征工程、排序算法、在线服务都会用到该文件。全局特征信息文件需要和画像中字段一致,其中BASIC_INFO为画像表中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ModelArts

    推荐系统对离线数据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将检测合格的数据通过特征工程处理为可用于召回策略、过滤规则、排序策略、近线策略的数据。通过上述作业训练出可用于在线服务的推荐候选集。当在线作业运行完成,您可以通过效果评估检测推荐结果。 使用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创建华为云账号 进行服务授权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模型选择

    单击“模型选择”代码框左侧的图标,运行代码。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特征推荐:学件推荐的特征,除了一些通用的特征(最值、均值等),还有一部分是专门为类似KPI做的异常检测效果比较好的特征。通常采用滑窗的方式做异常检测。目前所有窗口的长度,是根据数据的周期性、样本数、周期的个数等数据特点推荐的。窗口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数据探索

    在左侧目录树上单击“异常检测”。 设置“时间列”、“特征列”、“异常类型”等参数,具体参数说明如表5所示。 表5 参数说明 参数 参数说明 时间列 待异常检测时序数据的时间列。 特征列 待异常检测时序数据的特征列。 异常类型 异常检测类型: 数值范围 表示检测平稳时序数据是否异常,给出异常判断参考区间。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人脸识别

    部署web环境 什么是ECS 创建容器应用基本流程 03 API 人脸识别以开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实时访问和调用API获取人脸处理结果,帮助用户自动进行人脸的识别、比对以及相似度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概述

    业务连续可用。 方案优势 防御全面 一键添加WAF防御域名,WAF预置丰富的攻击特征签名库,可检测数十类通用Web攻击特征,轻松阻断多种Web攻击。 精准高效 采用规则和AI双引擎架构,默认集成华为最新防护规则和优秀实践;企业级用户策略定制,支持拦截页面自定义、多条件的CC防护策略配置、海量IP黑名单等,防护更精准。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对接华为云API Explorer

    对接华为云API Explorer 通过对接华为云API Explorer,集成华为云服务的所开放的API,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连接器。 背景信息 API Explorer是华为云为开发者提供的一站式API解决方案的统一平台,集成华为云云服务开放API,支持全量快速检索、可视化调试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人脸检测技能

    使用时需要提供您的业务RESTful接口和RTSP视频地址,最大支持10路网络摄像头接入,并按照接入的路数进行收费。 摄像头部署建议请参见摄像头部署。 技能配置项请参见运行时配置参数。 技能接口设计请参见技能结果上传接口。 基本信息 人脸检测技能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技能参数说明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域名网站检测

    域名网站检测 应用场景 华为云云解析服务支持用户通过域名网站检测平台,快速检测和排查域名、解析、网站、备案等信息,指导用户解决解析不生效、网站无法访问的问题。 检测方法 登录域名网站检测平台,输入域名信息。 单击“检测”。 图1 域名网站检测 查看域名网站检测结果 图2 查看域名检测结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遗留物检测

    遗留物检测 输出JSON数据流到DIS指定的通道或者Webhook URL,包括告警结构化数据和图片数据。 JSON结果示例 { "event_type": 327680, "timestamp":1581753322, "stream_id":"08e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开启日志检测

    开启日志检测 前提条件 已购买威胁检测服务且已创建检测引擎。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上角的,选择区域或项目。 在左侧导航树中,单击,选择“安全与合规 > 威胁检测服务”,进入威胁检测服务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威胁检测服务首页 在左侧选择“设置 > 检测设置”,进入“检测设置”界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内存泄露检测

    业务运行中发生内存泄露,业务逻辑复杂或者长时间运行才出现。申请内存和释放申请时,在内存节点控制头中记录函数调用栈,发生内存泄露时,通过分析used节点信息,可定位疑似内存泄露的位置。目前只有bestfit内存管理算法支持该功能,需要使能LOSCFG_KERNEL_MEM_BESTFIT。Kernel ---> Memory Managem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车道线检测

    车道线检测 Octopus 目录 标注文件目录结构 +--- 1628568066600 | +--- 1628568066600.jpg | +--- 1628568066600.json +--- 1628654064999 | +--- 1628654064999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徘徊检测

    配置徘徊检测 以徘徊检测为例,遗留检测、移走检测和徘徊检测配置步骤一致。 前提条件 需开启“实况自动抓拍”开关,否则无法获取点位实况截图。请参考实况自动抓拍,或根据页面提示开启。 需开启“行为分析智能”开关,“行为分析智能”开启后会关闭其他智能,且设备可能会重启。 若当前选中的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越线检测

    配置越线检测 相比区域进入,越线检测是绘制直线(检测绊线)。最多5条直线。 前提条件 需开启“实况自动抓拍”开关,否则无法获取点位实况截图。请参考实况自动抓拍,或根据页面提示开启。 需开启“行为分析智能”开关,“行为分析智能”开启后会关闭其他智能,且设备可能会重启。 若当前选中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删除检测任务

    删除检测任务 当您已处理完检测任务中所发现的风险项,不在需要历史所创建的检测任务,可删除检测任务。删除检测任务后,系统将删除检测任务所对应的所有诊断信息。 前提条件 已启动检测任务,详情请见启动检测任务。 操作步骤 登录云搜索服务管理控制台。 在集群管理页面,单击集群名称,跳转至该集群基本信息页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环回检测

    检测设备所在网络是否存在环路。当检测到某接口所在网络存在环路时,就会根据配置关闭或阻塞该接口以消除环路。在后续如检测接口所在的环路消失,LBDT还可以将该接口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前仅S210系列交换机设备支持环回检测的配置。 操作步骤 在站点配置页面,选择左侧导航栏的“设备配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导出检测结果

    仅可导出近180天的检测结果。 前提条件 已接收到安全产品的检测结果。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在页面左上角单击,选择“安全与合规 > 态势感知”,进入态势感知管理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检测结果”,进入全部结果管理页面。 图1 导出检测结果 筛选检测结果。 单击,一键导出筛选的检测结果列表,并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几何前处理

    优化,如清除不必要的特征、修复模型缺陷、简化模型等,从而提高后续仿真求解的效率和准确率。 提供如下几种几何前处理功能: 干涉修复:检测模型之间的干涉并修复。 缺陷修复:检测并修复几何特性缺陷,如自相交曲线/面、拓扑结构丢失、孤立边/面等。 特征清除:选择特征并删除,支持自动识别指定类型的特征,如孔洞、腔体、圆角边等。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特征工程和算法工程的关系?

    特征工程和算法工程的关系? 用户创建特征工程的时候,进入特征工程,可以看到系统自动创建的与特征工程同名的算法工程。支持在同一个特征工程中创建多个算法工程,操作如下所示: 在JupyterLab环境编辑界面,单击界面左上角的“File > New Launcher”,界面右侧新增“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