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用网络 VPN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用于搭建用户本地数据中心与华为云VPC之间便捷、灵活,即开即用的IPsec加密连接通道,实现灵活一体,可伸缩的混合云计算环境。

 
 

    vpn 本地子网 远端子网 更多内容
  • 修改协商策略后,页面显示资源不存在,如何处理?

    修改协商策略后,页面显示资源不存在,如何处理? 此问题为页面刷新周期问题。 在修改连接高级策略时,系统会先删除,再重建VPN连接,如果在页面创建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删除中或创建中属于正常现象,切勿重复创建同一连接(本端子网远端子网、远端网关相同的连接); 如果页面长时间停留在删除或创建中,请提交工单解决。 父主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168.3.0/24,192.168.4.0/24),那么您可以通过VPN使VPC内的子网与数据中心的子网互相通信。 图1 IPsec VPN 支持站点到站点VPN(Site-to-Site VPN),可实现VPC子网和数据中心局域网互访。 父主题: 基本概念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操作场景 云端在VPC中购买了VPN网关和连接,云下客户使用主机安装IPsec软件与云端对接,客户主机在出口网络进行了一对一的NAT映射。 拓扑连接 本场景拓扑连接及策略协商配置信息如图1所示, 云上VPC的VPN网关IP:11.11.11.11,本地子网:192.168.200.0/24。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示例:使用StrongSwan配置云上云下互通

    操作场景 云端在VPC中购买了VPN网关和连接,云下客户使用主机安装IPsec软件与云端对接,客户主机在出口网络进行了一对一的NAT映射。 拓扑连接 本场景拓扑连接及策略协商配置信息如图1所示, 云上VPC的VPN网关IP:11.11.11.11,本地子网:192.168.200.0/24。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基本概念 IPsec VPN SSL VPN VPN网关 VPN连接 VPN网关带宽 本端子网 对端网关 对端子网 预共享密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N本端子网和对端子网的数量有限制吗?

    VPN本端子网和对端子网的数量有限制吗? 每VPN网关配置的本地子网数量:50 每VPN连接支持配置的对端子网个数:50 父主题: Console与页面使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路由表

    路由表由一系列路由规则组成,用于控制VPC内子网的出流量走向。VPC中的每个子网都必须关联一个路由表,一个子网只能关联一个路由表,但一个路由表可以同时关联至多个子网。 路由表支持添加IPv4和IPv6路由。 图1 路由表 默认路由表:用户创建VPC时,系统会自动为其生成一个默认路由表,创建子网后,子网会自动关联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N本端子网和对端子网的数量有限制吗?

    VPN本端子网和对端子网的数量有限制吗? 每VPN网关配置的本地子网数量:50 每VPN连接支持配置的对端子网个数:50 父主题: VPN子网设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使用VPN连通云端VPC网络,云下设备如何配置?

    路由设置:用户侧数据中心设备从子网的网关设备开始至VPN对接设备,逐跳添加去往云端子网的路由,下一跳指向连接VPN设备出方向的路由,在VPN设备上的路由指向出接口下一跳公网网关IP。 NAT设置:在VPN设备上关闭本地子网访问云端子网的NAT,即本端子网访问云端子网不做NAT。最后在安全策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和资源规划

    流量转送到虚拟网关。 虚拟网关连接虚拟接口,通过虚拟接口将流量从远端网关转送到物理专线。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送达线下IDC。 响应路径:线下IDC→VPC1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转送到虚拟接口。 虚拟接口连接虚拟网关,通过虚拟接口将流量从本端网关转送到虚拟网关。 通过虚拟网关将流量转送到E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和资源规划

    流量转送到虚拟网关。 虚拟网关连接虚拟接口,通过虚拟接口将流量从远端网关转送到物理专线。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送达线下IDC。 响应路径:线下IDC→VPC1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转送到虚拟接口。 虚拟接口连接虚拟网关,通过虚拟接口将流量从本端网关转送到虚拟网关。 通过虚拟网关将流量转送到E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添加AR路由器作为对端网关。 3 创建第一条VPN连接 VPN网关的主EIP和对端网关组建第一条VPN连接。 4 创建第二条VPN连接 VPN网关的主EIP2和对端网关组建第二条VPN连接。 第二条VPN连接的连接模式、预共享密钥、IKE/IPsec策略建议和第一条VPN连接配置保持一致。 5 AR命令配置界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企业版VPN和经典版VPN的区别 表1 企业版VPN和经典版VPN的区别 类别 对比项 企业版VPN 经典版VPN 租户隔离 租户独享网关 支持 不支持 功能&特性 策略模式 支持 支持 路由模式 静态路由/BGP路由 不支持 VPN Hub 支持 不支持 企业路由器 支持 不支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虚拟专用网络 VPN

    进行说明。 假设数据中心的子网为192.168.3.0/24和192.168.4.0/24,VPC下的子网为192.168.1.0/24和192.168.2.0/24 ,VPC上IPsec隧道的出口公网IP为1.1.1.1(从VPC上IPsec VPN的本端网关参数上获取)。 配置步骤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DC

    tenant_vpc 本端子网 云专线允许访问的虚拟私有云子网。 本场景中选择接入虚拟私有云对应的接入子网。 192.168.2.0/24 配置虚拟接口。 虚拟接口参数说明如表3所示。详细全量参数解释请参见创建虚拟接口。 表3 虚拟接口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取值参数 名称 虚拟接口名称。 dcif_0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使用API网关专享版开放本地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

    http://192.168.0.25:80/{URI},则远端网关和远端子网要配置192.168.0.25所在的子网段与网关。 配置本地路由 如果本地数据中心的子网不在以下三个大子网段内,暂时不支持配置本地路由:10.0.0.0/8-24、172.16.0.0/12-24、19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建立VPN连接时,从云的角度出发,VPC网络就是本地子网,创建的VPN网关就是本地网关,与之对接的用户侧网络就是对端子网, 用户侧的网关就是对端网关。 对端网关IP就是用户侧网关的公网IP,对端子网指需要和VPC子网互联的子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建立VPN连接时,从云的角度出发,VPC网络就是本地子网,创建的VPN网关就是本地网关,与之对接的用户侧网络就是对端子网, 用户侧的网关就是对端网关。 对端网关IP就是用户侧网关的公网IP,对端子网指需要和VPC子网互联的子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如何理解VPN连接中的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 对端网关和对端子网是个相对的概念,在建立VPN连接时,从云的角度出发,VPC网络就是本地子网,创建的VPN网关就是本地网关,与之对接的用户侧网络就是对端子网, 用户侧的网关就是对端网关。 对端网关IP就是用户侧网关的公网IP,对端子网指需要和VPC子网互联的子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VPN网络接入华为云

    目标库信息 购买VPN,并配置VPN网关和连接。 购买VPN和配置VPN相关操作,可参考《 虚拟专用网络 快速入门》。 其中创建VPN网关时的虚拟私有云参数为步骤2中DRS迁移实例所在VPC名称。创建VPN连接时填写的本端子网参数,填写步骤1中DRS迁移实例所在子网本地数据中心配置VPN对端设备。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与使用场景

    是否可以通过VPN实现跨境访问网站? 是否可以将应用部署在云端,数据库放在本地IDC,然后通过VPN实现互联? 连接云下的多台 服务器 需要购买几个连接? IPsec VPN和SSL VPN在使用场景和连接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VPN支持将两个VPC互连吗? 使用VPN会对本地网络造成哪些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