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私有云 VPC

虚拟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是用户在华为云上申请的隔离的、私密的虚拟网络环境。用户可以自由配置VPC内的IP地址段、子网、安全组等子服务,也可以申请弹性带宽和弹性IP搭建业务系统

 

    vpc与vxlan 更多内容
  • 步骤三:创建二层连接

    取值样例 企业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的名称,不用设置。 l2cg-01 虚拟私有云 企业交换机绑定的VPC名称,即本端隧道子网所属的VPC,不用设置。 选择的VPC vpc-01 二层连接子网 必选参数。 二层连接子网是云上VPC云下IDC准备建立二层互通的子网,包括本端二层连接子网和远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二层连接

    取值样例 企业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的名称,不用设置。 l2cg-01 虚拟私有云 企业交换机绑定的VPC名称,即本端隧道子网所属的VPC,不用设置。 选择的VPC vpc-01 二层连接子网 必选参数。 二层连接子网是云上VPC云下IDC准备建立二层互通的子网,包括本端二层连接子网和远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集群网络模型选择及各模型区别

    受限于虚拟私有云VPC的路由配额。每个节点将会被分配固定大小的IP地址段。VPC网络由于没有隧道封装的消耗,容器网络性能相对于容器隧道网络有一定优势。VPC网络集群由于VPC路由中配置有容器网段节点IP的路由,可以支持集群外直接访问容器实例等特殊场景。 图2 VPC网络 云原生网络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企业交换机工作原理

    个IP地址,用作主接口IP备接口IP。这两个IP地址不能被本端资源占用,也不能与远端二层连接子网内的其他IP地址冲突。 主接口IP/备接口IP 通过二层连接连通本端二层连接子网和企业交换机时,需要占用本端二层连接子网中的两个IP地址,用作主接口IP备接口IP。 隧道IP 企业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约束与限制

    约束限制 配额限制 表1 企业交换机配额限制 规格项 默认配额 申请更多配额 每个租户支持创建的企业交换机数量 5个 申请更多配额,请参见提交工单 每个企业交换机支持绑定的VPC数量 1个 不支持修改 每个VPC的子网支持连通的二层连接数量 1个 不支持修改 每个“基础型”企业交换机支持建立的二层连接数量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080 不支持VXLAN的单板收到VXLAN报文时无法解封装

    槽位号。 INTEGER VXLAN报文的VNI ID。 OCTET2 VXLAN报文的源端IP地址 OCTET3 VXLAN报文的对端IP地址 对系统的影响 会导致VXLAN隧道业务流量无法转发。 可能原因 不支持VXLAN报文解封装的设备收到VXLAN报文无法解封装。 处理步骤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入门指引

    企业交换机基于VPN或者云专线网络,在云下IDC和云上VPC之间建立二层网络。企业交换机的配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交换机配置流程图 表1 构建同区域VPC互通组网流程说明 序号 步骤 说明 1 步骤一:使用云专线或VPN连通三层网络 企业交换机建立二层通信网络时,依赖云下IDC和云上VPC之间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容器网络模型对比

    容器网段从VPC子网划分,无需设置单独的容器网段 网络性能 基于VxLAN隧道封装,有一定性能损耗。 无隧道封装,跨节点通过VPC路由器转发,性能较好,可媲美主机网络,但存在NAT转换损耗。 容器网络VPC网络融合,性能无损耗。 组网规模 最大可支持2000节点 受限于VPC路由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步骤二:购买企业交换机

    建立本端隧道子网和远端隧道子网之间的三层网络通信,具体请参见使用云专线或VPN连通三层网络。 约束限制 企业交换机建立二层网络通信时,需要和IDC侧建立VXLAN隧道,IDC侧交换机必须支持VXLAN功能。 企业交换机会占用本端隧道子网的三个IP地址,用来做企业交换机实例主备节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购买企业交换机

    建立本端隧道子网和远端隧道子网之间的三层网络通信,具体请参见使用云专线或VPN连通三层网络。 约束限制 企业交换机建立二层网络通信时,需要和IDC侧建立VXLAN隧道,IDC侧交换机必须支持VXLAN功能。 企业交换机会占用本端隧道子网的三个IP地址,用来做企业交换机实例主备节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步骤四:配置远端隧道网关

    S6520交换机) 约束限制 如果您的IDC需要与华为云企业交换机对接来建立云下和云上二层网络通信,那么IDC侧的交换机需要支持VXLAN功能,建议您新购VXLAN交换机ESW对接。如果有高可靠性要求,建议VXLAN交换机组进行容灾部署。 以下为您列举部分支持VXLAN功能的交换机,仅供参考。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VPC

    VPC.VPC 模型说明 VPC.VPC用于创建华为公有云产品中的虚拟私有云网络。 模型属性 表1 模型定义属性说明 属性 是否必选 描述 cidr 是 虚拟私有云下可用子网范围 参数类型:string 取值说明:取值范围:10.0.0.0/8~10.255.255.0/24或者17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步骤一:使用云专线或VPN连通三层网络

    步骤一:使用云专线或VPN连通三层网络 操作场景 企业交换机建立二层通信网络时,依赖云下IDC和云上VPC之间的三层网络。本章节指导用户使用云专线或者VPN,建立本端隧道子网和远端隧道子网之间的三层网络通信。 前提条件 使用企业交换机之前,需要规划云下和云上所需的资源,资源规划请参考企业交换机工作原理。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1/{project_id}/vpcs/{vpc_id} vpc:vpcs:get √ √ 查询VPC详情(v3) GET /v3/{project_id}/vpc/vpcs/{vpc_id} vpc:vpcs:get √ √ 查询VPC列表 GET /v1/{project_id}/vpcs vpc:vpcs:list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089 当Eth-Trunk接口作为VXLAN业务的出接口时,该接口配置的普通IP负载分担方式对VXLAN报文不生效

    InterfaceName 接口名称。 对系统的影响 当Eth-Trunk接口作为VXLAN业务的出接口时,该接口配置的普通IP负载分担方式对VXLAN报文不生效。 可能原因 Eth-Trunk接口作为VXLAN业务出接口时,配置了普通的IP负载分担方式。 处理步骤 使用iMaster NCE-Campus清除告警。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容器隧道网络模型说明

    Pod无法直接利用EIP、安全组等能力。 不支持外部网络容器IP直接进行网络通信。 应用场景 对性能要求不高:由于需要额外的VXLAN隧道封装,相对于另外两种容器网络模式,性能存在一定的损耗(约5%-15%)。所以容器隧道网络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业务场景,比如:Web应用、访问量不大的数据中台、后台服务等。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网络概述

    网络概述 关于集群的网络,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了解: 集群网络是什么样的:集群由多个节点构成,集群中又运行着Pod(容器),每个Pod都需要访问,节点节点、节点Pod、PodPod都需要访问。那集群中包含有哪些网络,各自的用处是什么,具体请参见集群网络构成。 集群中的Po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PC 创建VPC 查询VPC 查询VPC列表 更新VPC 删除VPC 父主题: API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PC 查询VPC列表 查询VPC详情 添加VPC扩展网段 移除VPC扩展网段 父主题: API V3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主机粒度迁移,不中断业务上云(云专线+ESW)

    的具体要求如下: 扩展上云后的部分主机同网段云下主机二层互通。 扩展上云的二层网段IDC三层互通能力继续保持。 IDC内改造的二层网络云上三层互通能力继续保持。 图1 用户业务场景组网图 基于客户当前的业务场景,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网络部署,详细说明如下: 将子网Subnet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使用VPC终端节点在构建镜像时访问依赖的服务?

    组件镜像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已创建的VPC终端节点OBS、SWR服务通信,并使用APIG通过配置好的内网 域名 调用ServiceStage的功能接口。 仅“西南-贵阳一”、“华东二”、“华南-广州”区域的ServiceStage支持通过VPC终端节点访问依赖的服务。 解决方法 登录ServiceStage控制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