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私有云 VPC

虚拟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是用户在华为云上申请的隔离的、私密的虚拟网络环境。用户可以自由配置VPC内的IP地址段、子网、安全组等子服务,也可以申请弹性带宽和弹性IP搭建业务系统

 

    vpc技术堆叠 更多内容
  • 创建堆叠

    在站点拓扑中,按住Ctrl键并同时选中相同系列的交换机设备,右键选择“组建设备组”。 在创建堆叠页面,输入堆叠名称、角色,选择目标堆叠成员,单击“确定”完成堆叠创建。 只有相同系列的交换机设备才可以进行堆叠操作。 框式交换机堆叠最多添加2个成员设备,盒式交换机堆叠最多添加9个成员设备。 父主题: 添加设备/设备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水平堆叠柱图

    水平堆叠柱图 水平堆叠柱图是柱状图的一种,用于多维度数据的堆叠展示,从而实现数据之间的变化。 在大屏设计页面,从“全部组件 > 图表”中,拖拽“水平堆叠柱图”组件至画布空白区域,如图1。 图1 水平堆叠柱图 图2 边距样式说明 卡片 卡片是指包裹图表组件的外层架构,可以理解为组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堆叠和WAC组管理

    请参见交换机堆叠助手。 选择“设备组 > 堆叠”,在堆叠页面,单击“创建”。 设置堆叠名称、创建堆叠的站点、堆叠成员等信息。 单击“添加”,选择用于创建堆叠的成员设备,单击“确定”。 最后单击“确定”,完成交换机堆叠创建。 搜索堆叠堆叠列表支持多种方式搜索已创建的堆叠。 按堆叠名称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堆叠交换机上线

    推荐使用业务口专用堆叠线缆堆叠,即免配置堆叠。该方式无需手动将业务口修改为堆叠口,组网工作量小。 表1 堆叠方式对比 堆叠方式 成本投入 组网难易度 堆叠堆叠 需要单独购买堆叠卡和堆叠线缆 无需配置,安装好堆叠卡,连接好堆叠线缆后自动组建堆叠 业务口专用堆叠线缆堆叠,也叫免配置堆叠 可以直接使用交换机上的业务口进行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0 堆叠口UP

    [integer] 产生该告警的设备对应的堆叠ID。 [integer] 该设备发生状态变化的内部逻辑堆叠端口ID,编号从0开始。 对系统的影响 对于第一种情况,会造成堆叠系统的业务端口增加,对业务没有影响。 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堆叠需要计算破环点,重新刷新堆叠转发表项,所以会造成业务的短暂中断,表项刷新完毕后,业务会自动恢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1 堆叠口DOWN

    port检查堆叠成员口是否UP。 如果堆叠成员口UP,=>请收集告警信息和配置信息,并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如果堆叠成员口没有UP,=>3 检查堆叠卡是否松动,如果松动,重新插紧后再通过命令display stack port检查堆叠成员口是否UP。 如果堆叠成员口UP,=>结束。 如果堆叠成员口仍没有UP,=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7 堆叠建立失败

    对端成员交换机槽位号。 Reason 失败原因。 对系统的影响 堆叠建立失败,业务不能正常运行。 可能原因 需要堆叠的设备型号不匹配,不支持混堆。 专用堆叠卡上的接口与面板或插卡上的业务口相连导致堆叠建立失败。 处理步骤 检查是否存在专用堆叠卡上的接口与面板或插卡上的业务口相连。 存在,=>请变更连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8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后,接口没有自动切换为堆叠口

    对系统的影响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无法建立堆叠。 可能原因 原因1:接口不支持插入专用堆叠线缆。 原因2和原因3:接口下存在业务配置。 原因4:接口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的成员口已达到最大个数。 原因5:此堆叠成员口速率与其他堆叠成员口速率发生冲突。 原因6:此接口与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其他成员使用的是不同芯片。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6 业务VLAN与堆叠保留VLAN冲突

    该告警所对应的MIB节点的OID号。 [octet] 与堆叠保留VLAN冲突的业务或协议。 [integer] 堆叠保留VLAN ID。 对系统的影响 堆叠保留VLAN被其他业务模块占用,导致其他设备可能无法加入堆叠。 可能原因 堆叠系统出现主备倒换或系统中有设备重启的场景下,在主交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VPC

    VPC.VPC 模型说明 VPC.VPC用于创建华为公有云产品中的虚拟私有云网络。 模型属性 表1 模型定义属性说明 属性 是否必选 描述 cidr 是 虚拟私有云下可用子网范围 参数类型:string 取值说明:取值范围:10.0.0.0/8~10.255.255.0/24或者17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5 堆叠物理口UP

    ALM-3276800135 堆叠物理口UP 告警解释 FSP/4/STACKPORTISUP: OID [OID] Stack port [octet] state has changed to up. 加入逻辑堆叠端口的物理堆叠端口UP。 告警属性 告警ID 告警级别 告警类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4 堆叠物理口DOWN

    ALM-3276800134 堆叠物理口DOWN 告警解释 FSP/3/STACKPORTISDOWN: OID [OID] Stack port [octet] state is down. 加入到逻辑堆叠端口的物理堆叠端口Down。 告警属性 告警ID 告警级别 告警类型 3276800134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1/{project_id}/vpcs/{vpc_id} vpc:vpcs:get √ √ 查询VPC列表 GET /v1/{project_id}/vpcs vpc:vpcs:list √ √ 更新VPC PUT /v1/{project_id}/vpcs/{vpc_id} vpc:vpcs:updat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3 堆叠物理口连接错误

    brief查看成员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和端口。 判断一个逻辑堆叠端口中对应的成员端口是否连接到不同设备。 是,按照物理堆叠端口连线规则把逻辑端口中的所有成员端口连接到同一台设备。 否,=>请收集告警信息和配置信息,并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参考信息 无 父主题: V200版本LSW设备告警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048 入方向流量超过阈值

    PortID 堆叠链路所在的端口名称。 PeerSlotID 对端设备的槽位号。 CurUsage 当前的带宽利用率。 如果获取不到当前带宽利用率,显示为“0”。 Threshold 带宽利用率的告警阈值。 对系统的影响 堆叠链路上的数据有拥塞的风险。 可能原因 堆叠链路的入方向流量的带宽利用率超过了设定的阈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050 出方向流量超过阈值

    取值是65535时,表示该值无意义。 PortID 堆叠链路所在的端口名称。 PeerSlotID 对端设备的槽位号。 CurUsage 当前的带宽利用率。 Threshold 带宽利用率的告警阈值。 对系统的影响 堆叠链路上的数据有拥塞的风险。 可能原因 堆叠链路的出方向流量的带宽利用率超过了设定的阈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PC 创建VPC 查询VPC 查询VPC列表 更新VPC 删除VPC 父主题: API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

    VPC 查询VPC列表 查询VPC详情 添加VPC扩展网段 移除VPC扩展网段 父主题: API V3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161611792 堆叠逻辑口连线错误

    hwStackPeerIfName 对端堆叠端口名。 Reason 告警产生原因。 对系统的影响 导致无法建立集群或堆叠,集群或堆叠成员退出,集群或堆叠分裂。 本设备Stack-Port收到来自对端设备不同Stack-Port的报文。 本设备Stack-Port收到来自不同设备的报文。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ALM-3276800132 堆叠逻辑口连接错误

    对系统的影响 堆叠有可能不能建立或出现告警的链路不可用。 可能原因 设备上逻辑堆叠端口的连线规则是逻辑端口1中的成员端口只能与逻辑端口2中的成员端口相连,否则会产生此告警。 处理步骤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查看逻辑堆叠端口中对应的成员端口。 按照逻辑堆叠端口连线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VPC网络模型

    VPC网络模型 VPC网络模型说明 扩展集群容器网段 父主题: 容器网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