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首页/ 华为乾坤/ 更多文档/ 设备告警处理/ V200版本LSW设备告警/ ALM-3276800138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后,接口没有自动切换为堆叠口
更新时间:2024-06-13 GMT+08:00
分享

ALM-3276800138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后,接口没有自动切换为堆叠口

告警解释

FSP/2/AUTOCONFIGFAILED: OID [OID] Failed to auto configure stack port. (SlotID=[integer], Port=[octet], Reason=[STRING])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后,接口没有自动切换为堆叠口。

告警属性

告警ID

告警级别

告警类型

3276800138

重要

环境告警

告警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含义

OID

该告警所对应的MIB节点的OID号。

SlotID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对应的槽位号。

Port

插入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

Reason

失败原因。

  • 原因1:This port is not a dedicated stack port.
  • 原因2:Ports %s to %s in a port group have service configuration.
  • 原因3:This port has service configuration.
  • 原因4:The logical stack port to which this port needs to be added already has the maximum number of stack member ports.
  • 原因5:The rate of this por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rate of 其他 stack member ports.
  • 原因6:This port uses a different chip than the physical port to be added to a logical stack port.
  • 原因7:The system power supply mode is incorrect.
  • 原因8:The device has been configured as an indirectly-connected AS.
  • 原因9:Some downstream ports have been configured as upstream ports.
  • 原因10:This port is a member port of a fabric-port.
  • 原因11:In AS mode, the port cannot be changed as a stack port.
  • 原因12:The ucl-group has been created.

对系统的影响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无法建立堆叠。

可能原因

  • 原因1:接口不支持插入专用堆叠线缆。
  • 原因2和原因3:接口下存在业务配置。
  • 原因4:接口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的成员口已达到最大个数。
  • 原因5:此堆叠成员口速率与其他堆叠成员口速率发生冲突。
  • 原因6:此接口与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其他成员使用的是不同芯片。
  • 原因7:系统电源管理模式不正确。
  • 原因8:此设备配置了非直连AS模式。
  • 原因9:下行口被配置成上行口。
  • 原因10:此接口被配置为了SVF的级联口。
  • 原因11:在AS模式下,此接口被配置为独立模式。
  • 原因12:通过命令ucl-group创建了UCL组。

处理步骤

  • 原因1:接口不支持插入专用堆叠线缆。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查看支持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然后把专用堆叠线缆插入支持的接口。

  • 原因2和原因3:接口下存在业务配置。
    • 对于SVF的AS设备,接口下除了shutdownstp root-protection之外,不能有其他配置。请通过配置AS的业务的方法删除多余的配置。
    • 对于云管理设备,接口下除了shutdowntrust dscp之外,不能有其他配置。请通过控制器删除多余的配置。
    • 对于其他设备,接口下除了shutdown之外,不能有其他配置。在接口视图下执行命令display this查看接口下配置的业务。
      • 如果确认需要配置,请把专用堆叠线缆插入其他支持的接口。支持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请通过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获取。
      • 如果确认不需要配置,请在接口视图执行命令clear configuration this清除接口下的配置。
  • 原因4:接口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的成员口已达到最大个数。
    1.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查看接口应该加入的逻辑堆叠口。
    2.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brief查看逻辑堆叠口中已经存在的物理成员口。
      • 如果确认需要加入该逻辑堆叠口,请先删除该逻辑堆叠口中不需要的物理成员口。方法是:首先在逻辑堆叠口视图下执行shutdown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 } &<1-10>命令关闭物理成员口,再执行undo port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 } &<1-10> enable命令,把物理成员口从逻辑堆叠口中删除。
      • 如果确认不需要加入该逻辑堆叠口,请把专用堆叠线缆插入其他支持的接口。支持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请通过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获取。
  • 原因5:此堆叠成员口速率与其他堆叠口成员速率发生冲突。
    1.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查看接口应该加入的逻辑堆叠口。
    2. 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brief查看该逻辑堆叠口中物理成员口的速率。
      • 如果确认需要加入该逻辑堆叠口,请先删除该逻辑堆叠口中与告警信息中的接口的速率不同的物理成员口。方法是:首先在逻辑堆叠口视图下执行shutdown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 } &<1-10>命令关闭物理成员口,再执行undo port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 } &<1-10> enable命令,把物理成员口从逻辑堆叠口中删除。
      • 如果确认不需要加入该逻辑堆叠口,请把专用堆叠线缆插入其他支持的接口。支持专用堆叠线缆的接口请通过执行命令display stack port auto-cable-info获取。
  • 原因6:此接口与要加入的堆叠逻辑口中其他成员使用的是不同芯片。

    当1个逻辑堆叠口包含2个物理成员口时,只能包含堆叠接口1和2或者堆叠接口3和4。请根据这个限制修改逻辑堆叠口的配置或把专用堆叠线缆插入其他支持的接口。

  • 原因7:系统电源管理模式不正确。

    执行命令set power manage mode设置设备的节能模式为除Standby以外的其他模式。

  • 原因8:此设备配置了非直连AS模式。
    1. 执行命令uni-mng进入uni-mng视图,执行display this查看专用堆叠线缆插入的接口加入的级联口。
    2. 执行命令interface_fabric-port进入对应的级联口。
    3. 执行命令undo port connect-type恢复级联口的模式为直连模式。
  • 原因9:下行口被配置成上行口。

    执行命令undo uni-mng up-direction fabric-port恢复下行口。

  • 原因10:此接口被配置为了SVF的级联口。
    1. 执行命令uni-mng进入uni-mng视图,执行display this查看专用堆叠线缆插入的接口加入的级联口。
    2. 执行命令interface_fabric-port进入对应的级联口。
    3. 执行命令undo port eth-trunk trunkmember删除此接口与级联口的绑定。
  • 原因11:在AS上,此接口被配置为独立模式。
    1. 执行命令uni-mng进入uni-mng视图,执行display this查看专用堆叠线缆插入的接口加入的级联口。
    2. 执行命令interface_fabric-port进入对应的级联口。
    3. 执行命令undo port connect恢复AS的模式为集中模式。
  • 原因12:通过命令ucl-group创建了UCL组。

    在系统视图下执行命令undo ucl-group all删除所有UCL组。

参考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