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负载均衡 ELB

华为云弹性负载均衡( Elastic Load Balance)将访问流量自动分发到多台云服务器,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应用容错

 
 

    如何让两台交换机负载均衡 更多内容
  • 数据规划

    Eth-Trunk1 两台核心交换机的GE0/0/1、GE1/0/1 VLANIF 10.1.10.3/24 用于和第三方AR1互联互通地址 Eth-Trunk2 两台核心交换机的GE0/0/2、GE1/0/2 用于和第三方AR2互联互通地址 Eth-Trunk3 两台核心交换机的GE0/0/3、GE1/0/3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核心交换机上线

    用”。 选择核心交换机设备,单击设备列表中修改当前设备管理VLAN。 如果有多级交换机的组网,只需要修改第一级交换机的配置。下级交换机会自动从上级交换机学习管理VLAN及无线管理VLAN。 在设备侧组建堆叠并完成连线 请严格按照本步骤描述的连线顺序。 将核心交换机以空配置启动,注意在启动过程中串口不要输入(连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核心交换机上线

    用”。 选择核心交换机设备,单击设备列表中修改当前设备管理VLAN。 如果有多级交换机的组网,只需要修改第一级交换机的配置。下级交换机会自动从上级交换机学习管理VLAN及无线管理VLAN。 在设备侧组建堆叠并完成连线 请严格按照本步骤描述的连线顺序。 将核心交换机以空配置启动,注意在启动过程中串口不要输入(连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需求

    。该卖场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部署两台路由器作为出口网关,路由器下挂两台核心交换机(组堆叠),作为有线用户网关,同时部署独立AC,管理无线用户接入。 图1 分支仅核心LSW+接入LSW+Fit AP组网拓扑图示例 父主题: 仅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AP+独立AC组网场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两台接入交换机设备均采用同样的配置方式,此处仅以一台接入交换机举例。 登录华为乾坤控制台。 选择控制台首页地图上“Site1”站点,在站点首页单击右上角“站点配置”。 在站点配置页面左侧导航中选择“设备配置 > 交换机 > 设备列表”。此处以设备“LSW1”为例,其他交换机配置类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两台接入交换机设备均采用同样的配置方式,此处仅以一台接入交换机举例。 登录华为乾坤控制台。 选择控制台首页地图上“Site1”站点,在站点首页单击右上角“站点配置”。 在站点配置页面左侧导航中选择“设备配置 > 交换机 > 设备列表”。此处以设备“LSW1”为例,其他交换机配置类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配置接入交换机业务 两台接入交换机设备均采用同样的配置方式,此处仅以一台接入交换机举例。 登录华为乾坤控制台。 选择控制台首页地图上“Site1”站点,在站点首页单击右上角“站点配置”。 在站点配置页面左侧导航中选择“设备配置 > 交换机 > 设备列表”。此处以设备“LSW1”为例,其他交换机配置类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交换机

    Clock)功能的交换机设备,如果其NTP 服务器 发生故障或者和NTP服务器断连,交换机断电重启后会以上次写入Flash的时间为准,设备和平台之间的时间差可能会超过10分钟。请解决NTP服务器故障或者网络故障,恢复NTP时间同步,上报数据方可正常显示。以下交换机不支持RTC: S5720-LI系列交换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需求

    由于学校设有IT人员,可以选择由租户进行自建和自维。 该学校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部署两台防火墙作为出口网关,下挂多台交换机和AP设备。其中2台核心交换机构成1个堆叠系统(随板AC),2台接入交换机构成1个堆叠系统,下挂的AP设备全部工作在Fit模式下。为了保证链路级可靠性,链路间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LAN-WAN互联(管理网)

    创建LAN-WAN互联(管理网) 场景说明 分支站点的AR作为核心交换机的网关,开启DHCP为核心交换机分配IP地址,同时开启DHCP Option148,为核心交换机提供云平台的注册地址。核心交换机是其下挂设备的管理网关和用户网关。 图1 LAN-WAN互联口(管理网) 前提条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主机粒度迁移,不中断业务上云(云专线+ESW)

    A内地E CS ,此处两台主机为IDC业务上云后扩展的两台主机。 私有IP地址:192.168.3.4 私有IP地址:192.168.3.5 Subnet C内地ECS: 私有IP地址:192.168.5.4 私有IP地址:192.168.5.5 4 1055.60 企业交换机 ESW 隧道连接方式:云专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思路

    用命令行进行配置。 配置设备上线云平台: 核心交换机注册上线:采用命令行方式配置对接云平台。 核心交换机下挂设备注册上线:在核心交换机(作为DHCP Server)上配置下挂设备的地址池和DHCP Option148参数。接入交换机和AP采用DHCP Option148方式注册上线,也就是从DHCP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需求

    ,部署两台路由器作为出口网关,路由器下挂2台核心交换机构成1个堆叠系统(随板AC),下挂的AP设备全部工作在Fit模式下。为了保证链路级可靠性,链路间采用Eth-Trunk组网。 图1 分支仅核心LSW+接入LSW+随板AC组网拓扑图示例 父主题: 仅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AP+随板AC组网场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需求

    成网络部署和运维。由于学校设有IT人员,可以选择由租户进行自建和自维。 该学校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部署两台防火墙作为出口网关,下挂多台交换机、WAC和AP设备。其中2台核心交换机构成1个堆叠系统,部署独立AC,管理无线用户接入。为了保证链路级可靠性,链路间采用Eth-Trunk组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通过FTP升级交换机版本

    如何通过FTP升级交换机版本 请参见园区典型配置案例中的新设备升级示例。 父主题: 常见配置操作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概述

    等。 方案架构 该解决方案部署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方案架构 该解决方案会部署如下资源: 创建两台Linux 弹性云服务器 ,用于部署负载均衡业务系统。 创建虚拟IP,并分别绑定到两台弹性 云服务器 上,用于LVS云服务器主备切换。 创建弹性公网IP EIP,并绑定到虚拟IP上,用于提供对外访问服务(智能边缘小站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创建LAN-WAN互联(管理网)

    创建LAN-WAN互联(管理网) 场景说明 分支站点的AR作为核心交换机的网关,开启DHCP为核心交换机分配IP地址,同时开启DHCP Option148,为核心交换机提供云平台的注册地址。核心交换机是其下挂设备的管理网关和用户网关。 图1 LAN-WAN互联口(管理网) 前提条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思路

    现场安装设备,包括硬装、连线、上电等,并确保两台核心交换机完成堆叠配置。 第三方路由器作为出口网关,已接入运营商网络,并确保其与核心交换机的对接,保证路由可达。 设备上线。 创建站点并添加设备:在华为乾坤云平台创建站点,将所有设备加入同一个站点,以便统一配置。 配置设备上线云平台。 核心交换机注册上线:采用命令行配置对接云平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概述

    方案架构 该解决方案会部署如下资源: 创建两台Linux弹性云服务器,用于部署负载均衡业务系统。 创建虚拟IP,并分别绑定到两台弹性云服务器上,用于Nginx节点主备切换。 创建弹性公网EIP,并绑定到虚拟IP上,用于提供对外访问服务。 在两台Linux弹性云服务器分别完成Nginx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交换机

    设备部署 > 站点配置 > 站点配置 > 交换机 > 高级 > 资源模式”。 “资源模式”设置为“sac”。 配置完成后,选择“维护 > 配置维护 > 配置保存”对交换机上的配置进行保存。 选择“设计 > 站点设计 > 设备管理”,重启交换机。 选择“部署 > 设备部署 > 批量部署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核心交换机注册上线

    配置核心交换机注册上线 前提条件 两台配置相同的同系列核心交换机已在线下完成堆叠配置,并执行reset netconf db-configuration重启清空配置。堆叠的具体配置可通过交换机堆叠助手获取对应指导。 已完成第三方路由器到核心交换机的对接,保证路由可达。 配置堆叠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