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访问管理 RAM入门

资源访问管理 RAM入门

资源访问管理(Resource Access Manager,简称RAM)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跨账号共享资源的能力。您可以创建一次资源,并使用RAM服务将该资源共享给指定对象(包括组织、组织单元以及账号)

资源访问管理(Resource Access Manager,简称RAM)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跨账号共享资源的能力。您可以创建一次资源,并使用RAM服务将该资源共享给指定对象(包括组织、组织单元以及账号)

    user无读写权限 更多内容
  • 无编程访问权限

    编程访问权限 调用API时,出现"code":403,"message":"This user only supports console access, not programmatic access."表示用户没有编程访问权限。 子用户没有编程访问权限,需要联系主账户进行权限设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对其他账号授予桶的读写权限

    对其他账号授予桶的读写权限 场景介绍 本案例介绍如何为其他华为云账号授予OBS桶的读写权限。这里的账号指华为云账号本身,不包含账号下的IAM用户,如果要为IAM用户授权,请参见对其他账号下的IAM用户授予桶和桶内资源的访问权限。 推荐配置方法 对其他账号授权,推荐使用桶策略。 配置须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读写模式

    读写模式 独享型实例测试列表 表1 读写模式测试数据(X86架构多AZ场景) 模型 表数量 表数据量 线程 规格 TPS QPS 读写模式 25 250000 64 2c8g 1708.43 34168.62 64 2c16g 1645.88 32917.69 128 4c16g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读写模式

    读写模式 独享型实例测试列表 表1 读写模式测试数据(X86架构多AZ场景) 模型 表数量 表数据量 线程 规格 TPS QPS 读写模式 25 250000 64 2c8g 1708.43 34168.62 64 2c16g 1645.88 32917.69 128 4c16g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授权数据库账号的读写权限

    授权数据库账号的读写权限 功能介绍 在指定实例的数据库中, 设置账号的读写权限。 调用接口前,您需要了解API 认证鉴权。 调试 您可以在 API Explorer 中调试该接口。 接口约束 实例在创建、变更规格、修改端口、冻结、异常等状态下不能执行该操作。 创建的只读用户对publ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对单个IAM用户授予桶的读写权限

    对单个IAM用户授予桶的读写权限 场景介绍 本案例介绍如何为华为云账号下的某个IAM用户授予OBS桶的读写权限。 推荐配置方法 对单个IAM用户授予资源级别权限,推荐使用桶策略。 配置须知 本案例预置的“桶读写”模板允许指定IAM用户对整个桶及桶内所有对象执行除以下权限以外的所有权限: DeleteBucket:删除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单边读写

    单边读写 此模式为MAS-Mongo-SDK的默认路由模式,在单边读写模式下,对Mongo的读写操作都在同一Mongo数据库(dc1或dc2)进行,通过配置文件中的active字段或MAS界面配置活跃节点来指定。(通过注解指定数据源的场景例外,注解强制指定路由见强制路由)。 配置示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单边读写

    单边读写 这种路由算法场景下,对数据库的读写操作都只在一边(数据中心1或者数据中心2)进行,根据active指示,在相应的那边数据中心操作。(通过注解指定的场景例外,注解指定见强制路由) 路由算法不支持动态切换,更改路由算法,需要重启服务。 无从库 读写分离 父主题: 使用场景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 场景四: 如上图,实线为DCG指示激活AZ1,虚线为DCG指示激活为AZ2。跟场景三不同之处在于,场景四中存在从库,进行读写分离,写操作在主库,读操作在从库进行。 配置如下: # 基础信息 - 可选项, 当配置etcd后为必选 props: version: v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 场景二: 如上图,实线为DCG指示激活AZ1,虚线为DCG指示激活为AZ2。跟场景一类似,同样在单边进行读写,不同之处在于,场景二中存在从库,进行读写分离,写操作在主库,读操作在从库进行。 配置如下: # 基础信息 - 可选项, 当配置etcd后为必选 props: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数据读写类

    数据读写类 CloudTable HBase存储的是原始数据吗? 为什么HBase无法写入数据? HBase集群写入数据大小不能超过多少? HBase 表格存储 的每日新增数据使用量怎么查看? 怎么查看catalog指定数据库下的列表? 访问CloudTable HBase集群报错,hmaster 域名 不识别?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 RDS for SQL Server2019企业版和2017企业版支持只读实例。 RDS for MySQL数据库的主实例和只读实例都具有独立的连接地址,每个云数据库RDS for MySQL单机实例、主备实例最多支持创建10个只读实例,创建方法请参见创建只读实例。 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日志读写限制

    日志读写限制 本文介绍云日志服务日志读写的限制。 表1 日志读写限制表 类别 限制项 说明 备注 华为账号 日志写入流量 您在1个华为账号下,写入流量最大为500MB/s。 如您有更大的使用需求,请提工单申请。 日志写入次数 您在1个华为账号下,写入次数最大为10000次/s。 如您有更大的使用需求,请提工单申请。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oTA.99000001 Demo用户无操作权限

    IoTA.99000001 Demo用户操作权限 错误码描述 Demo用户操作权限 可能原因 用户使用了Demo帐号访问IoT数据分析服务,但Demo用户对IoT数据分析服务操作权限,因此报错。 处理建议 用户使用自主帐号登录并开通使用IoT数据分析服务。 父主题: 公共错误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oTA.99000002 子用户无操作权限

    IoTA.99000002 子用户操作权限 错误码描述 子用户操作权限。 可能原因 用户使用了子用户来访问IoT数据分析服务,但该帐号操作IoT数据分析服务权限,因此报错。 处理建议 有两种处理方法 方法1、用户使用主来访问IoT数据分析服务。 方法2、利用IAM授权功能,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oTA.99000006 SDR用户无操作权限

    IoTA.99000006 SDR用户操作权限 错误码描述 SDR用户无权限。 可能原因 SDR用户访问IoT数据分析服务权限。 处理建议 请改用普通租户帐号来访问IoT数据分析服务。 父主题: 公共错误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oTA.99000009 无该项目访问权限

    IoTA.99000009 该项目访问权限 错误码描述 该项目的访问权限。 可能原因 用户访问了不属于自己项目下的IoT数据分析服务资源。 处理建议 用户只能访问自己项目下的IoT数据分析服务资源。 父主题: 公共错误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为每个用户创建有读写权限的子目录

    /root/root001/Tom 使用以下命令将子目录Tom的读写权限赋予普通用户Tom。其中root001需替换为实际的本地目录。 chown Tom:Tom /root/root001/Tom 创建完毕后可以通过以下命令验证普通用户Tom是否已有子目录Tom的读写权限。如图1所示。 cd /home c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设置数据库用户权限

    "test1234", "readonly": false } 响应消息 正常响应要素说明 。 正常响应样例 。 异常响应 请参见异常请求结果。 状态码 正常 200 异常 请参见状态码。 错误码 请参见错误码。 父主题: 管理数据库和用户(PostgreSQL)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开启读写分离

    开启读写分离 DDM对读写分离功能进行了优化,由之前的添加只读实例后自动开启读写分离变更为添加只读实例后,手动开启读写分离然后设置主实例和只读实例读的权重。 您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开启或关闭读写分离。 使用须知 DDM内核版本需大于等于3.1.0版本。 开启读写分离 登录 分布式数据库 中间件控制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User

    User https账号密码校验(废弃) 父主题: 历史API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