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1 GMT+08:00
分享

搭建智能助教工作流操作流程

前提条件

实名认证的华为账号或IAM用户。

准备工作

  • 本实践选用平台预置的“DeepSeek-V3-64K”模型。
  • 搭建助教工作流前须完成语文知识库创建,详见创建语文知识库

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说明

创建工作流

通过填写必要的工作流基本信息,创建一个对话型的智能助教工作流。

编排工作流

配置生成问题节点、知识检索节点、判断节点、润色输出节点、AI输出节点、代码节点以及结束节点,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应用。

调试工作流

输入信息并运行工作流,查看大模型的响应结果,优化配置,确保工作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查看详细的调试结果和调用详情。

发布工作流

调试成功后可以发布工作流,发布后可在“发布管理”页面查看API调用接口信息。

创建工作流

  1. 登录Versatile智能体平台,在左侧导航栏“个人空间”区域,选择进入所需空间。

    如果已选择团队空间,界面显示为实际的团队空间名称,而非“个人空间”。

    图1 选择团队空间

  2. 单击左侧导航栏“开发中心 > 应用管理 > 工作流应用”,单击左上角“创建应用”
  3. “创建应用”页面,选择创建“对话型工作流”,配置工作流相关信息,具体如图2所示,参数如表1所示。

    图2 创建工作流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示例

    说明

    工作流名称

    智能助教

    在工作流应用界面中工作流名称不允许重复,支持中英文、数字、下划线、中划线和空格,长度2~64字符,且名称首尾不能有空格。

    英文名称

    intelligent_teaching_assistant

    输入内容只能包含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并以字母开头,长度2~64字符,且名称不能以下划线收尾。

    描述

    本应用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负担、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智能化辅助工具。

    描述工作流的功能,直观呈现给用户,长度0~256。

  4. 配置完成后单击“立即创建”,进入工作流编排页面。

编排工作流

在工作流编排页面,平台已预设了开始、大模型和结束节点。单击节点右上角的,可以对当前节点执行重命名、复制、删除操作。开始和结束节点为必选节点,不支持重命名、复制和删除。

图3 节点的重命名、复制、删除操作
  1. 配置“开始”节点。单击“开始”节点,该节点已默认配置query参数,表示用户输入的内容。当前场景下无需新增参数,单击“确定”。

    图4 配置开始节点

  2. 配置“大模型”节点,从用户输入中进行问题提取,解析出用户的问题,并用JSON格式输出。参考图5表2完成参数配置,单击“确定”

    图5 配置“大模型”节点
    表2 参数配置说明

    参数

    配置示例

    说明

    节点名称

    单击大模型名称旁边的,修改节点名称为“生成问题”,并单击名称后的

    只允许输入字母、数字、下划线,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模型配置

    选择模型为“DeepSeek-V3-64K”,单击模型配置区域右上角的可设置模型的温度、核采样等参数,本实践保持默认值。

    选择模型接入模块已配置的大语言模型。

    输入参数

    定义以下输入参数。

    • 参数名称为“query”。
    • 类型、值:选择“引用>query”。query为“开始节点”的输出变量值。

    配置大模型处理需要的输入参数值, 这些值会动态添加到提示词中,默认设置的输入参数名为“query”

    输出参数

    单击输出区域右上角的,选择输出格式为“JSON”。单击,添加参数。

    定义以下输出参数,其余保持默认值即可。

    • question,类型为“String”
    • answer,类型为“String”

    用于解析大模型节点的输出,并提供给后续节点的输出参数引用。

    系统提示词

    输入如下系统提示词后单击“系统提示词”区域右上角的,进行提示词优化。
    你是问题解析专家,请从用户的对话中解析出用户的问题{question}和{answer},用JSON格式输出。
    注意,question一定有值,answer可能没值,如果answer没值,该字段输出空即可。

    配置输入给大模型的提示词,系统级提示词,用于指导模型按要求进行回复。支持使用{{variable}}格式引用当前节点输入参数中已定义好的参数。最终替换后的内容会传递给模型。

    用户提示词

    {{query}}

    配置输入给大模型的提示词,用户级提示器,作为当前用户问题的输入。配置提示词时,支持使用{{variable}}格式引用当前节点输入参数中已定义好的参数。最终替换后的内容会传递给模型。

  3. 配置“知识检索”节点,从预先上传的语文知识库中检索用户的问题,并返回匹配到的信息。

    1. 鼠标悬浮“生成问题”和“结束”节点中的连接线,单击,选择“知识检索”节点至编排页面,如图6所示。
      图6 连接“大模型”节点(生成问题)和“知识检索”节点

    2. 单击“知识检索”节点,参考图7图8完成参数配置,单击“确定”。
      • 输入参数

        参数名称:默认参数名称为query。

        类型、值:选择“引用>question”。question为“生成问题-大模型节点”的输出变量值。

      • 知识库可直接选择创建语文知识库章节创建的“语文知识库”
      图7 配置“知识检索”节点
      图8 设置知识库

  4. 配置“判断”节点,判定是否从预置的题库中检索到匹配的题目。

    1. 单击“添加节点”,选择“判断”,添加“判断”节点至编排页面,连接“知识检索”节点和“判断”节点。
      图9 连接“知识检索”节点和“判断”节点

    2. 单击“判断”节点,参考图10完成参数配置,单击“确定”。
      第一个分支,参数是“知识检索”节点输出的“output_list”,比较条件是“长度大于”,比较对象是“输入”,值为“0”
      图10 配置“判断”节点

  5. 配置“大模型”节点,对知识库检索到的结果进行润色,给出一个丰富的解答输出。

    1. 单击“添加节点”,选择“大模型”,添加“大模型”节点至编排页面,连接“判断”节点的第一个分支和“大模型”节点,这表明如果知识检索的召回数大于0的时候,将运行到该大模型节点。
      图11 连接“判断”节点的第一个分支和“大模型”节点

  6. 配置“大模型”节点。对用户的问题直接给出一份丰富的解答输出,并注明“(此回答由AI生成)”。

    1. 单击“添加节点”,选择“大模型”,将“大模型”节点至编排页面,连接“判断”节点的第二个分支和“大模型”节点,这表明如果知识检索没到召回任何答案的时候,将运行到该大模型节点。
      图12 连接“判断”节点的第二个分支和“大模型”节点

    2. 单击“大模型”节点,参考图13表3完成参数配置,单击“确定”。
      图13 配置“AI输出”大模型节点
      表3 参数配置说明

      参数

      配置示例

      说明

      节点名称

      单击大模型名称旁边的,修改节点名称为“AI输出”,并单击名称后的

      只允许输入字母、数字、下划线,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模型配置

      选择模型为“DeepSeek-V3-64K”,单击模型配置区域右上角的可设置模型的温度、核采样等参数,本实践保持默认值。

      选择模型接入模块已配置的大语言模型。

      输入参数

      定义以下输出参数。

      • 参数名称:默认参数名称为input。
      • 类型、值:选择“引用>question”。question为“生成问题”节点的输出变量值。

      配置大模型处理需要的输入参数值, 这些值会动态添加到提示词中,默认设置的输入参数名为“query”

      输出参数

      定义以下输出参数,其余保持默认值即可。

      参数名称为“raw_output”,类型为“String”,描述为“模型原始输出”。

      用于解析大模型节点的输出,并提供给后续节点的输出参数引用。

      系统提示词

      输入如下系统提示词后单击“系统提示词”区域右上角的,进行提示词优化。
      你是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老师,请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一份非常丰富的解答输出,并且在回复的末尾,你需要加上“(此回答由AI生成)”。
      ##输出示例 
      问题:
      解题思路:
      答案:(此回答由AI生成)
      

      配置输入给大模型的提示词,系统级提示词,用于指导模型按要求进行回复。支持使用{{variable}}格式引用当前节点输入参数中已定义好的参数。最终替换后的内容会传递给模型。

      用户提示词

      {{query}}

      配置输入给大模型的提示词,用户级提示器,作为当前用户问题的输入。配置提示词时,支持使用{{variable}}格式引用当前节点输入参数中已定义好的参数。最终替换后的内容会传递给模型。

  7. 配置“代码”节点,对“润色输出”大模型节点和“AI输出”大模型节点的输出字符串使用代码,进行格式化处理。

    1. 单击“添加节点”,选择“代码”,添加“代码”节点至编排页面,连接“润色输出”大模型节点和“AI输出”大模型节点到代码节点。
      图14 连接“润色输出”大模型节点和“AI输出”大模型节点到代码节点
    2. 单击“代码”节点进行配置。编写代码,根据输入变量生成返回值,参考图15完成参数配置,单击“确定”。
      图15 配置“代码”节点
      表4 参数配置说明

      参数

      配置示例

      说明

      执行方式

      安全沙箱

      用于隔离程序运行的环境,以防止潜在的恶意代码对系统造成损害。

      输入参数

      定义以下输入参数,单击可添加参数。

      • 参数名称为str1,类型为引用,值为引用“润色输出”大模型节点的输出。
      • 参数名称为str2,类型为引用,值为引用“AI输出”大模型节点的输出。

      用于配置代码运行需要的输入参数。

      输出参数

      定义以下输出参数。

      参数名称为output,类型为String,描述为output。

      配置代码运行后需要输出的参数,需要与return返回的对象保持一致。

      代码

      编写python代码对输入变量进行处理。需要定义一个main函数,代码节点里面有个main函数的代码模板,在此基础上编写自己的代码。输入变量的获取需要使用arg.get方法。该工作流中,使用代码节点对上两个节点的输出进行合并和格式化。
      def main(args: dict) -> dict:
          str1= args.get('str1','')
          str2= args.get('str2','')
          answer= str1+str2
          ret = {
              "output": answer,
          }
          return ret

      编写Python代码片段,仅支持python系统库,不支持引入依赖包。

      说明:

      编写代码时不要更改第一行函数定义。

  8. 配置“结束”节点,输出最终结果。

    1. 连接“代码”节点到“结束”节点。
      图16 连接“代码”节点到“结束”节点
    2. 单击“结束节点”,如图17配置输入参数和回复。
      图17 配置“结束节点”
      表5 参数配置说明

      参数

      配置示例

      说明

      输入参数

      定义以下输入参数。

      参数名称为result,类型为引用,值为引用代码节点的输出。

      输入参数支持引用和输入两种类型,输入参数需要在指定回复的文本框中以{{variable_name}}的形式进行插入才能返回。

      输出参数

      -

      输出参数将以变量形式返回,支持引用和输入两种类型。

      指定回复

      {{result}}

      可以在文本框中编辑指定的回复内容,支持在文本中以{{variable_name}}的形式插入输入参数返回或直接返回输入参数。工作流的最终运行结果将按照指定回复中的内容返回。指定回复中不能插入输出参数。

调试工作流

  1. 编排工作流完成后,在工作流编排界面单击右上角,并在下拉框中选择“同步执行”
  2. 在对话框中直接与工作流进行交互,实时观察其执行过程和响应效果,并根据需要对配置进行优化和调整。

    检查节点设置是否有误,常见节点报错可参见《常见问题》解决。

    试运行界面支持文本输入、语音输入、文件输入:

    • 文本输入:在对话输入框输入对话后按Enter键或单击,查看应用响应结果。
    • 语音输入:“语音交互”开启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进行输入。该功能支持多种语言(如中文、英文等),并提供语音识别、错误纠正和实时反馈等功能。
      • 首次使用语音输入须开通系统麦克风、扬声器权限,可在权限申请弹窗一键开通。
      • 语音输入最长为60秒,超时则取消语音输入状态,用户需重新录入。
    • 文件输入:请参考开始节点配置参数,可增加“文件”“文件数组”类型,并在试运行界面中上传文件。
    图18 试运行

  3. 在试运行过程中,可以单击右上角,查看调试结果,包括运行结果与调用详情。

    图19 运行结果
    图20 调用详情
    必要时也可以针对工作流中的某个节点单独进行调试,以保证节点的成功运行。以调试“AI输出”节点为例。
    1. 在工作流编排页面,单击“AI输出”节点的“”,进入节点的调试页面。
      图21 调试单节点
    2. 在节点的“配置信息”输入请求参数的值,单击“开始运行”。
      图22 配置节点调试任务
    3. 单节点调试成功后,将在该节点显示“运行成功”字样及其运行时间。
      图23 单节点调试结果

发布工作流

  1. 工作流试运行成功后,在工作流编排页面,单击右上角“发布”
  2. 输入版本号与描述,如图24所示,单击“发布”

    图24 发布工作流

  3. 单击右上角“发布管理”按钮,可进入“发布管理”页面。也可通过左侧导航栏中选择“开发中心 > 应用管理 > 工作流应用”单击“智能助教工作流”,进入应用主页面,单击右上角“发布管理”按钮,可进入“发布管理”页面。

    “发布管理”页面的“操作”列单击“发布”蓝色文字按钮后将出现“立即访问”“复制链接”“重新生成”文字按钮。这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访问工作流应用的网页应用链接:

    图25 发布工作流
    • 立即访问:单击当前页面的“立即访问”按钮,可立即进入网页版应用。
      图26 立即访问网页智能体应用
    • 复制链接:单击当前页面的“复制链接”按钮,可直接复制网页URL嵌入或分享到其他应用场景。
      图27 复制智能体访问地址
    • 重新生成:重新生成工作流应用发布链接。

相关文档

  • 编排工作流时,画布相关的详细操作介绍,请参见创建工作流
  • 在创建和运行工作流时,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请参见《常见问题》解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