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1 GMT+08:00
附录
本章节提供的语文知识库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手动复制到word文档中。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知识库。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确凿 (záo) 蝉蜕 (tuì) 人声鼎沸来势凶凶 B. 骊歌 (lí) 木屐 (jī) 荒草萋萋人迹罕至 C. 嫉妒 (jì) 澎湃 (pài) 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D. 哺育 (pǔ) 懊悔 (ào)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答案:B 解析: A项,“来势凶凶”应为“来势汹汹”。 C项,“嫉妒”的“嫉”正确读音应为“jí”。 D项,“哺育”的“哺”正确读音应为“bǔ”。 B项全部正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王小刚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诚惶诚恐地提出批评。 答案:B 解析: A项,“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含贬义),用于操作熟练不恰当,可改为“得心应手”。 C项,“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学生向老师请教,不能算“下问”,对象错误。 D项,“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与“心直口快”、“提出批评”的语境矛盾。 B项,“引人入胜”指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使用正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社会的现状。 B.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D.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答案: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B项,两面对一面,前面“有没有”是两面,后面“能”是一面,前后不一致。 D项,否定不当,“避免”和“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意为“要发生事故”,与句意相反,应删去“不”。 C项没有语病。 第二部分:古诗词默写与鉴赏 1. 默写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2) 江春入旧年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这首诗颔联中的“钟”和“割”字用得很好,请任选一个简要赏析。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并赋予了新的含义,请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答案与解析: (1) 示例(选择“钟”):“钟”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和秀美,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 (选择“割”):“割”是分割的意思。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昏晓不同的景象,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雄伟形象。 (2) 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更象征了一种在人生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攀登事业顶峰的远大抱负。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成为千古名句。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 不亦说乎() (2) 传不习乎() (3) 蒙乃始就学() (4) 即更刮目相待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甲】文第①章谈到了学习的三个方面:按时复习、______、平和心态;【乙】文则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的道理。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与解析: 1.(1) “说”同“悦”,愉快。 (2) 温习。 (3) 于是,就。 (4) 重新。 (考查文言实词和通假字) 2.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注意关键词“卿”、“当涂”的翻译) 3.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朋来之乐”); 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只要肯学,就能进步(或“开卷有益”)。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4.启示:①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开始学,就会有收获和进步。②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③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付诸行动。 (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主旨和个人体会作答即可)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1.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的“蹒跚”“攀”“缩”“倾”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赶紧拭干了泪”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答案与解析: 1.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时艰难、吃力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也为下文写“我”的感动和愧疚做铺垫。 (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这几个动词准确、连贯、细致地写出了父亲年老体胖、行动不便,却依然努力为儿子奔波的情状,极具表现力,使父亲的“背影”成为凝聚着深父爱的经典画面,感人至深。 (考查关键词的赏析) 3.“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我”目睹父亲为自己辛苦操劳的背影,内心深受感动,情感难以抑制。“我赶紧拭干了泪”是因为“我”怕父亲看见担心,也怕别人看见难为情,体现了“我”对父亲的体贴和心疼。 (考查对人物复杂心理情感的理解) 第五部分:作文素材与思路 题目:《这也是课堂》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点拨: 1.审题关键:理解“也”字。这意味着文中所写的“课堂”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在学校里的教室,而是指能让你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获得成长的任何地方、任何一件事。 2.选材立意: 自然社会类:登山(学到了坚持)、观察蚂蚁搬家(学到了团结)、在博物馆(学到了历史)…… 生活经历类:一次失败(学到了总结经验教训)、一次做饭(学到了体谅父母)、一次公益活动(学到了奉献)…… 文化传统类:学习书法/围棋(学到了静心与智慧)、听爷爷讲老故事(学到了传统美德)…… 3.写作重点:一定要详细描写这个“课堂”的具体情景(发生了什么),并着重写出你在这个“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心理变化、感悟收获),点明主旨。
父主题: 搭建智能助教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