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GMT+08:00
分享

FunctionGraph性能优化实践

在Serverless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性能优化已成为提升应用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关键。

本篇旨在探讨FunctionGraph性能优化的最新实践,从冷启动优化、函数执行优化等方面,全面分析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实现最优性能,为您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您在FunctionGraph上构建更高效、更稳定的应用。

代码优化

  • 编写幂等代码。为函数编写幂等代码可确保函数以相同的方式处理重复事件。
  • 合理使用连接池。保持连接复用,以减少新建连接的冷启动开销(如HTTP连接池、数据库连接池、Redis连接池等)。
  • 避免每次调用时重新初始化变量对象(使用全局静态变量、单例等)。在函数调用中间件(如Redis、Kafka等)时,避免在handler方法中重复初始化client,应通过init方法或全局变量初始化client,以减少client的冷启动开销。
  • 加强客户端异常重试机制。当调用函数返回非200状态码时(如500、429、504等),客户端依据具体业务需求,加入重试逻辑,能够进一步确保业务的可靠性。
  • 使用恰当的日志记录。FunctionGraph函数中访问第三方服务、华为云服务和执行相关操作时,应记录日志,以便于后续的异常定位、性能优化及业务分析。

性能压测

对函数进行性能测试是确保选择最优配置的关键环节。在函数压测过程中,可利用平台提供的指标、日志、调用链等手段进一步分析函数性能数据,从而优化函数配置选择。具体可观测指标详情请参考函数监控概述

精简代码和镜像瘦身

由于FunctionGraph在冷启动时会下载函数代码,下载代码的过程会影响启动时间。如果代码文件过大,下载时间将延长,导致FunctionGraph的启动时间增加。

如果使用自定义镜像函数,镜像越大,启动时间也会越长。因此,为了减少冷启动时间,应对应用程序进行优化,例如移除程序中不必要的代码、减少第三方库的依赖等。具体操作包括:在Node.js中执行“npm prune”命令,在Python中执行“autoflake”。

此外,某些第三方库中可能包括测试用例源代码、无用的二进制文件和数据文件等,清理这些文件可减少函数代码的下载和解压时间。

使用更大的内存

为函数配置较大内存可以提升CPU性能,从而加快函数启动和执行速度。您可以通过监测函数执行时间,评估不同内存配置对函数性能影响,进而选择最优内存大小。

具体监控信息请参考查看监控数据。配置内存的操作步骤请参考配置函数信息

使用公共依赖包加速

在编写函数代码时,通常会引入第三方依赖库,特别是使用Python语言构建函数时。在冷启动过程,系统会下载所需依赖包,如果依赖包体积过大,会延长启动时间。

FunctionGraph提供公共依赖包和私有依赖包两种依赖包。使用公共依赖包时,FunctionGraph会预先将其下载至执行节点中,以减少依赖包的下载时间。因此,建议优先使用FunctionGraph提供的公共依赖包,尽量减少私有依赖的使用。依赖包的相关介绍请参考函数依赖包

配置预留实例

预留实例创建完成后,将自动加载该函数的代码、依赖包及执行初始化入口函数,并持续驻留环境。因此,为函数配置预留实例能够避免冷启动导致的时延问题。函数预留实例的配置操作请参考为函数配置预留实例

使用函数初始化入口

对于需要频繁调用的函数,将初始化逻辑置于初始化入口可显著减少每次执行时间,例如初始化HTTP连接、初始化数据库连接等。函数初始化入口的配置操作请参考配置函数初始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