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云服务器 ECS

 

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是一种可随时自助获取、可弹性伸缩的云服务器,帮助用户打造可靠、安全、灵活、高效的应用环境,确保服务持久稳定运行,提升运维效率

 
 

    设置路由器一直在连接到服务器 更多内容
  • 设置迁移任务自动重连

    设置迁移任务自动重 功能介绍 设置迁移任务自动重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URI PUT /v2/{project_id}/migration-task/{task_id} 表1 路径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project_id 是 String 项目ID。获取方法请参见获取项目I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TS800连接到V2Xserver

    华为云帮助中心,为用户提供产品简介、价格说明、购买指南、用户指南、API参考、最佳实践、常见问题、视频帮助等技术文档,帮助您快速上手使用华为云服务。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设备接入客户网络后,客户无法访问互联网

    修改该端口参数,端口模式选择“路由”,安全域选择“untrust”,IPv4接类型选择“DHCP”或者静态IP,配置对应IP地址。 按照网络拓扑,检查接口安全域配置是否正确。 设备如果配置了NAT策略,请排查NAT策略设置是否正确。 故障处理完成后,请将设备默认的安全策略“default”的动作修改为“禁止”。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服务器设置

    服务器 设置 服务器设置支持pool组网与普通服务器设置两种模式。 图1 设置界面 普通组网:单服务器配置,包含以下配置信息。 服务器:下拉选择,最多可配置5个服务器信息。 显示名:设置服务器名称。 地址:服务器的ip地址。 端口:服务器的端口 备份地址:备份服务器的ip地址。 备份端口:备份服务器的端口。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连接到HBase响应慢

    接到HBase响应慢 问题现象 在相同的VPC下,外部集群通过Phoenix连接到HBase时,响应较慢。 原因分析 客户配置了DNS服务,由于客户端连接到HBase先通过DNS来解析服务器端,所以导致响应慢。 处理步骤 以root用户登录Master节点。 执行vi /etc/resolv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规划组网和资源

    表作如下配置: 路由表1:关联VPC1接、VPC2接、VPC3接,并在路由表1中创建VPC4接的传播,路由自动学习VPC网段,路由信息如表4所示。 路由表2:关联VPC4接,并在路由表2中创建VPC1接、VPC2接、VPC3接的传播,路由自动学习VPC网段,路由信息如表5所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步骤一:规划组网和资源

    VPC1网段:192.168.0.0/16 VPC1接:er-attach-01 传播路由 VPC2网段:172.16.0.0/16 VPC2接:er-attach-02 传播路由 VPC3网段:10.1.0.0/16 VPC3接:er-attach-03 传播路由 VPC4网段:10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AP注册上线

    自身的地址和端口号。AP在通过第三方路由器(DHCP Server)获取管理IP地址后,可以主动向华为注册查询中心发起HTTP2.0接请求,然后获取华为乾坤云平台的地址和端口号,最终完成上线。 AP缺省会主动向注册查询中心发起HTTP2.0接请求,如果已关闭了该功能,可在本地执行命令undo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规划组网和资源

    云(VPC)”连接,路由表作如下配置: 路由表1:关联VPC1接和VPC2接,并在路由表1中创建VPC3接的静态路由,路由信息如表5所示。 路由表2:关联VPC3接,并在路由表2中创建VPC1接和VPC2接的传播,路由自动学习VPC网段,路由信息如表6所示。 E CS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ECS无法连接到集群

    如果没有,从ECS的实例详情页面,进入VPC页面,选择“安全组”,添加安全组。 在ECS实例上,测试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集群。 ssh <节点的内网访问地址和端口号> 当集群包含多个节点时,需要逐个节点测试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该集群中的每个节点。 如果可以通信,说明网络是正常的。 如果端口不通,请联系技术支持协助排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路由器

    选择“监控 > 监控设置 > 数据采集配置”,进入路由器监控设置页面。 协议类型选择“设备通过HTTP协议向iMaster NCE-Campus上报性能数据”,其中性能数据、终端监控、告警数据、应用数据开关默认已开启,如需开启其他开关,请按表 上报基础数据的开关使用说明设置,最后单击“确定”。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在企业路由器中配置VPC连接

    C连接。 在企业路由器中创建2个路由表。 创建路由表,具体方法请参见创建路由表。 在ER路由表1中创建“虚拟私有云(VPC)”连接的关联和静态路由。 路由表1资源规划详情,请参见表8。 将VPC1接和VPC2接关联至路由表1。 创建关联,具体方法请参见创建关联将连接关联至路由表中。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防火墙接入Internet并注册上线

    有两个上行出口,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的运营商,采用PPPoE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推荐使用Web网管的“标准配置向导”方式完成配置,详细步骤如下。 设备连线。 用网线将防火墙的GE0/0/1和GE0/0/2分别连接到运营商的互联网。 用网线将PC连接到防火墙的管理网口GE0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交换机注册上线

    Option或手动方式获取华为乾坤云平台地址,会自动向华为注册查询中心发送HTTP2.0接请求。此时,交换机不需要满足空配置和串口无输入两个条件。 华为乾坤云平台已完成与注册查询中心的对接。 管理员已在DHCP服务器(第三方路由器)上配置DHCP协议,设备获取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交换机可正常访问注册中心registe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传播概述

    ing2接 、VGW1接、VPN1接、VPC1接。 手动创建传播:手动在ER自定义路由表中创建传播,比如VGW1接、VPC1接、VPN2接、VGW2接。 不创建传播:不使用传播路由,手动在ER自定义路由表中创建静态路由,比如VPC2接、Peering3接 。 虚拟网关(VGW)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AR下挂的设备注册上线

    点,在站点首页单击右上角“站点配置”。 在“站点配置”页面左侧导航中选择“设备配置 > 路由器 > 路由器全局配置”。 配置管理子网。选择“子网”页签并单击“创建”,根据表 管理子网参数设置子网参数,单击“确定”。 表1 管理子网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取值 子网名称 AR-option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防火墙接入Internet并注册上线

    有两个上行出口,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的运营商,采用PPPoE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推荐使用Web网管的“标准配置向导”方式完成配置,详细步骤如下。 设备连线。 用网线将防火墙的GE0/0/1和GE0/0/2分别连接到运营商的互联网。 用网线将PC连接到防火墙的管理网口GE0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关联概述

    自动创建关联:自动在ER默认关联路由表中创建关联,比如Peering2接 、VGW1接、VPC1接、VPN1接。 手动创建关联:手动在ER自定义路由表中创建关联,比如VPC2接、VPN2接、Peering3接 、VGW2接。 虚拟网关(VGW) 支持 VPN网关(VPN) 支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路由器(废弃)

    路由器(废弃) 查询路由器列表 查询路由器 创建路由器 更新路由器 删除路由器 路由器添加接口 路由器删除接口 父主题: API(OpenStack Neutron V2.0 原生)(废弃)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企业路由器

    连接至少需要添加三条,例如:对防火墙连接命名为cfw-er-auto(创建防火墙后自动生成);对VPC1接命名为vpc-1;对VPC2接命名为vpc-2。 如需防护其他账号(如账号B)下的VPC,请将当前账号A的企业路由器共享至账号B,共享步骤请参见创建共享,共享成功后在账号B中添加连接,后续配置仍在账号A中进行。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规划组网和资源

    VPC1网段:10.1.0.0/16 VPC1接:er-attach-business-01 传播路由 VPC2网段:10.2.0.0/16 VPC2接:er-attach-business-02 传播路由 VPC3网段:10.3.0.0/16 VPC3接:er-attach-business-03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