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学习中心

开发者一站式学习、体验中心,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linux查看系统服务器配置 更多内容
  • Linux系统迁移,如何拆分磁盘?

    Linux系统迁移,如何拆分磁盘? 场景描述 源端Linux系统迁移,想要将源端一个磁盘内的分区迁移到目的端后拆分到多个磁盘。 如果想要减小某个分区或磁盘的大小,可以在迁移Agent启动后,在 主机迁移 控制台,设置目的端时调整分区和磁盘大小。 解决方案 通过在源端修改 SMS -Ag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示例:挂载NFS文件系统到云服务器(Linux)

    图2 开始创建文件系统 在“创建文件系统”页面,设置文件系统的各项参数后,单击“立即创建”。 建议选择和云 服务器 相同的可用区。 可单击“查看虚拟私有云”查看已有VPC的详细信息或申请新的VPC。 了解详细步骤请参考创建文件系统。 Step3 挂载文件系统 登录E CS 。可以通过管理控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CPP环境(Linux)

    。 如果您在系统中已安装其中一些库,如openssl等,构建的时候可以选择跳过。如 cmake .. -DOPENSSL=OFF , 跳过对openssl安装。如果所有依赖库之前已安装系统中,则可以全部跳过。cmake .. -DWEBSOCKETPP=OFF -DJSONCPP=OFF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Linux系统迁移,如何合并磁盘?

    Linux系统迁移,如何合并磁盘? 场景描述 源端Linux系统迁移,想要将源端多个磁盘分区迁移到目的端后合并到一个磁盘内。 解决方案 通过在源端修改SMS-Agent的配置文件,即可实现将源端多个磁盘中的分区迁移到目的端同一个磁盘内。 该方案对配置文件所做出的改动,仅涉及迁移后的目的端,不会对源端有影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操作系统dump

    查看操作系统dump 操作场景 触发操作系统dump后,您可以在云服务器查看对应的内存dump文件。 本文介绍如何触发和查看操作系统dump的内核转储文件的方法。 触发操作系统dump 查看操作系统dump(Windows) 查看操作系统dump(Linux) 前提条件 已经完成配置操作系统dump。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云服务器创建Linux系统盘镜像

    通过云服务器创建Linux系统盘镜像 操作场景 如果您已经创建了一台Linux服务器,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了自定义配置(如安装软件、部署应用环境等),您可以为更新后的云服务器创建系统盘镜像。使用该镜像创建新的云服务器,会包含您已配置的自定义项,省去您重复配置的时间。 创建系统盘镜像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Linux操作系统默认密码是多少?

    Linux操作系统默认密码是多少? Linux系统(如CentOS、Ubuntu)的弹性云服务器,默认用户名是“root”,密码是您购买弹性云服务器时自行创建的密码。 如忘记登录密码或创建云服务器时未设置密码,可通过 “ 重置密码 ” 功能设置新密码。 父主题: 密码与密钥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注册基础版节点(Linux 系统)

    注册基础版节点(Linux 系统) 基础版节点的“系统应用”采用进程包部署方式。适用于Linux Core系统,无Docker环境的工业网关。 注册基础版节点 访问IoT边缘,单击“管理控制台”进入IoT边缘控制台。 选择左侧导航栏“边缘节点 > 节点管理”单击右上角“注册节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在Linux系统上安装KooCLI

    Linux系统安装KooCLI KooCLI支持Linux AMD 64位 和 ARM 64位操作系统,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键式安装或分步安装。分步安装时请根据您的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安装命令。执行如下命令可查看您主机的操作系统: echo $HOSTTYPE 若执行如上命令的输出值是“x86_64”,请使用AMD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系统时钟

    设置系统主频。可在STM32F407_OpenEdv\include\hisoc\clock.h文件中设置,一般将时间频率设置为SystemCoreClock,实现代码为:#define get_bus_clk() SystemCoreClock可在STM32F407_OpenEdv\include\hisoc\clock.h文件中设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系统参数

    排BPM和数据接入中使用系统参数,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如何使用系统参数。 本节介绍的是如何在管理中心配置系统参数,用户还可以在应用开发工作台中配置系统参数(相关操作请参考设置系统参数)。两者的区别是在应用开发工作台中配置系统参数,可在打包发布应用时,将系统参数一起打包发布出去。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监控信息

    面。 单击需要查看系统监控信息的实例名称,进入实例概览页面。 选择“系统监控”页签,进入系统监控页面。 查看系统监控信息。 选择审计的时间(“近30分钟”、“近1小时”、“今日”、“近7天”或“近30天”);或者单击,选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查看指定的时间段的系统监控信息。 图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表

    才能查询只对初始化用户可见的表。 GaussDB 提供了以下类型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兼容PostgreSQL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PG前缀。 GaussDB新增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GS前缀。 查看数据库中包含的表 在public Schema下新建表格。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表

    才能查询只对初始化用户可见的表。 GaussDB提供了以下类型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兼容PostgreSQL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PG前缀。 GaussDBl新增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视图具有GS前缀。 查看数据库中包含的表 在public Schema下新建五张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表

    才能查询只对初始化用户可见的表。 GaussDB提供了以下类型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兼容PG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PG前缀。 GaussDB新增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GS前缀。 兼容A数据库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ALL、DBA、USER或PV前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表

    GaussDB提供了以下类型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兼容PG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PG前缀。 GaussDB内核新增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GS前缀。 兼容ORA数据库的系统表和系统视图 这类系统表和系统视图具有ALL、DBA、USER或PV前缀。 查看数据库中包含的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源系统API

    查看系统API 操作场景 本文指导您如何查看当前选择的应用租户下的所有源系统API。 操作步骤 登录LinkX-F系统首页。 选择“基础数据管理 > 源系统API”,进入“源系统API”页面。 列表默认展示所有源系统API。如有需要,您还可: 筛选源系统API:在“条件筛选”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系统网络

    配置系统网络 配置网络带宽 配置VPC访问CAE环境 配置CAE环境访问VPC 父主题: 系统设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监控系统

    访问凭证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可单击查看访问凭证。 图1 配置增强型探针 图2 配置“OpenTelemetry”探针 单击“确定”,完成监控系统配置。 修改监控系统配置 修改监控系统配置后,需要在组件配置中重新配置性能管理并生效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系统设置”。 单击“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手动配置Agent(Linux,可选)

    手动配置Agent(Linux,可选) 操作场景 用户成功安装Agent插件后,推荐您采用“修复插件配置”方式配置Agent。如果修复插件配置不成功或其他原因,你可以采用本章节提供的手工方式配置Agent。 前提条件 已成功安装Agent插件。 确认正在使用的Agent版本 使用root账号,登录ECS。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查看系统操作日志

    查看系统操作日志 系统会保存所有的操作记录,审计管理员可以定期检查系统日志,保障系统自身安全和确保符合合规要求。 操作步骤 使用审计管理员audadmin账号登录实例Web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日志管理 > 操作日志”。 (可选)设置过滤条件,单击搜索,查询对应操作审计日志。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