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库产品总览 DBS

云数据库产品总览 DBS

基于华为累积多年的数据库研发、搭建和维护经验,结合数据库云化改造技术,大幅优化传统数据库,为您打造更高可用、更高可靠、更高安全、更高性能、即开即用、便捷运维、弹性伸缩的数据库服务,拥有容灾、备份、恢复、安防、监控、迁移等全面的解决方案

基于华为累积多年的数据库研发、搭建和维护经验,结合数据库云化改造技术,大幅优化传统数据库,为您打造更高可用、更高可靠、更高安全、更高性能、即开即用、便捷运维、弹性伸缩的数据库服务,拥有容灾、备份、恢复、安防、监控、迁移等全面的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流程 更多内容
  • RTO与RPO

    份还是离线备份,是同步复制还是异步复制。 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中灾难恢复等级与RTO/RPO的关系如下: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 能力要求 RTO RPO 1 基本支持:基本支持备份介质并场外存放 2天以上 1天至7天 2 备用场地支持:有备份场地,能调配所有资源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RES11-04 灾难演练

    RES11-04 灾难演练 通过容灾演练,可以验证灾备系统是否可用,且数据丢失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符合数据的RPO与RTO指标要求。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灾难演练着重测试服务跨AZ或跨Region故障转移能力,验证系统的容灾能力以及面对灾难时的应对能力,涉及到多个团队间配合,通常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产品规格差异

    多活业务中至少一个多活子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处于不同地理区域,建议物理距离>300KM。 业务连续性:跨地域容灾&多活,系统容量翻倍,对外SLA极大提升。 管理一致: 两个数据中心架构一致,管理操作一致,多活管控一致。 切换工作流:成熟切换模板+用户自定义,自动化完成故障切换及灾难恢复。 架构演进:分区化管理,更小的故障爆炸半径。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RES04-03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RES04-03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由于容灾恢复场景涉及容灾站点的业务恢复、数据库的主备切换、业务到容灾站点的流量切换等,恢复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提供容灾管理功能,实现容灾状态及RPO监控,以及灾难场景下的一键式自动切换,减少人工干预。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实时监控容灾状态,了解容灾运行状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产品介绍

    方案技术策略和技术指标,对灾备实现技术方案进行选型并确定服务清单。 灾备恢复计划:计划书给出客户必需的灾难恢复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工作职责;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明确灾难场景下对事件定级、业务恢复或切换的规范流程。 前提条件 客户具有业务系统灾备建设的规划诉求。 客户配合意愿度高,负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OPS07-04 支持故障恢复流程

    支持故障恢复流程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当现网发生故障时,既要快速恢复业务,又要降低影响,首先需要围绕故障全生命周期采取一系列控制流程,包含故障预防、故障发现、故障定位、故障恢复、故障复盘及持续改进(含故障演练),基于故障模式库,面向全流程、构建恢复能力、保证平均恢复时长(MTTR)的长效收敛,实现故障的快速恢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RES04 跨Region/跨云容灾

    RES04 跨Region/跨云容灾 为了预防区域级灾难发生,或业务跨云容灾需求,需要构建容灾系统提供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能力,以便在站点级灾难发生时,可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可能少的丢失,业务系统能在最短时间内由灾备中心接替,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于跨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保障

    补系统和软件,确保使用的组件和版本都是最新的,并及时应用安全补丁。 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评估和设置新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执行定期备份,并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来验证备份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 优化和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优化和调整。监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事件监控支持的事件说明

    可能导致数据库服务不可用。 实例运行状态异常已恢复 DDSDBInstanceRecovered 重要 针对灾难性的故障,NoSQL有高可用工具会自动进行恢复或者手动恢复,执行完成后会上报该事件。 不需要处理。 无 节点运行状态异常 DDSFaultyDBNode 重要 由于灾难或者物理机故障导致数据库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设计原则

    设计合适的故障恢复方案: 自动恢复:对于影响业务的故障,系统应尽可能自动恢复自愈,如保护倒换、局部复位或系统服务等。 优先恢复:优先对故障发生概率高、故障影响大的故障进行恢复。 分级复位:提供分级复位设计,尽可能在更小级别进行复位,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无耦合恢复:尽可能做到系统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恢复

    Recovery”,根据您的需要,选择具体的选项: 恢复系统数据库:Recovery System Database 恢复租户数据库:Recovery Tenant Database 2. 以恢复租户数据库为例,选择具体的租户数据库后,选择具体的恢复类型: 恢复到最近状态:Recover the databas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高可用及灾备相关概念

    单点故障(容错)和提供能力来实现系统连续性。以最小的业务损失(故障恢复能力)在系统中断后迅速恢复操作。 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 灾难恢复是由于长期数据中心中断后或现场故障恢复操作的过程。灾难的准备工作可能需要更长距离的数据备份,因此可能是更复杂更昂贵。 数据同步模式: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RES04-02 部署容灾系统以满足容灾目标

    当生产站点发生灾难时,需要在异地灾备Region新部署一套业务系统并使用最新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并恢复业务。 主备容灾:生产站点与华为云灾备Region各部署一套业务系统,并将生产站点的重要数据异步复制到灾备Region;平常只有生产站点提供业务,当生产站点发生灾难时,将灾备Reg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原理

    Objective)在30分钟内。 RPO:最多可能丢失的数据的时长。 RTO:从灾难发生到整个系统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最大时长。 图2 生产站点故障 生产站点和跨可用区容灾站点同时故障 在出现自然灾害地震等大范围灾难,造成生产站点和跨可用区容灾站点同时不可用时,应用可以切换到跨区域容灾站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问题和检查项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 RES03 您如何对应用程序进行跨AZ灾难恢复? 集群跨AZ部署 跨AZ数据同步 对接容灾仲裁,支持自动切换 支持容灾管理 RES04 您如何对应用程序进行跨Region或跨云灾难恢复? 定义应用系统的容灾目标RPO与RTO 部署容灾系统以满足容灾目标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工作说明书

    教练式服务,推荐权威机构的测评服务,华为 云安全 等保专家现场支持,提供等保全流程的贴身指导服务。 系统备案 提供等保备案指引服务。 建设整改 提供技术方案建议书,协助客户对信息系统进行整改加固。 等级测评 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并出具测评报告。 监督检查 配合当地网监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密码安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原理

    Objective)在30分钟内。 RPO:最多可能丢失的数据的时长。 RTO:从灾难发生到整个系统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最大时长。 图2 生产站点故障 生产站点和跨可用区容灾站点同时故障 在出现自然灾害地震等大范围灾难,造成生产站点和跨可用区容灾站点同时不可用时,应用可以切换到跨区域容灾站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服务韧性

    现故障,系统在满足合规政策前提下自动将客户应用和数据转离受影响区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为了减少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其他灾难带来的服务中断,AAD提供灾难恢复计划。 当发生故障时,AAD的五级可靠性架构支持不同层级的可靠性,因此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华为云AAD已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服务韧性

    ,系统在满足合规政策前提下自动将客户应用和数据转离受影响区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为了减少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其他灾难带来的服务中断,华为云为所有数据中心提供灾难恢复计划。 FunctionGraph的资源在多个分区部署,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父主题: 安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RES11 可靠性测试

    务,可用于故障注入测试、压力负荷测试、长稳测试以及灾难演练。 RES11-01 混沌测试 RES11-02 压力负载测试 RES11-03 长稳测试 RES11-04 灾难演练 RES11-05 红蓝攻防 父主题: 故障快速恢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卓越架构设计

    强调通过设计冗余组件、故障全面检测、过载控制和故障快速恢复等技术及流程,确保应用系统能够从各种故障中迅速恢复,即使在意外事件或高负载情况下也能持续提供服务。企业需要规划和实施故障转移策略、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及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以验证应用系统的韧性。 安全性支柱 安全性支柱致力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