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首页> 设备接入 IoTDA> 最佳实践> 设备接入> 基于OpenHarmony3.0对接IoTDA
更新时间:2022-11-22 GMT+08:00
分享

基于OpenHarmony3.0对接IoTDA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OpenHarmony 3.0来接入IoTDA,以BearPi-HM_Nano开发板为例,使用huaweicloud_iot_link SDK对接华为云物联网平台的简单流程。

前提条件

  • 已注册华为云官方帐号。未注册可单击注册页面完成注册。
  • 已完成实名制认证。未完成可在华为云上单击实名认证完成认证,否则无法使用设备接入功能。
  • 已开通设备接入服务。未开通则访问设备接入服务,单击“管理控制台”后开通该服务。

硬件环境

BearPi-HM_Nano开发板、Type-C数据线、PC。

软件环境

参考链接单击这里

图1 软件环境创建步骤

(1)如使用DevEco Device Tool参与调试的需要安装Windows环境。

(2)获取源码:如果不使用Docker方式(使用Docker方式),强烈建议采用方式一获取。

(3)在安装开发板中的环境的安装gcc_riscv32步骤时,强烈建议直接下载gcc_riscv32镜像,否则可能出现某些插件下载或安装失败,具体操作如下图2所示。

开源代码量较大,下载时间可能较长,需预留好充足时间。

图2 直接下载gcc_riscv32镜像

创建产品

  1. 登录管理控制台,单击左侧导航栏“产品”,单击页面右上角的“创建产品”
  2. 根据页面提示填写参数,然后单击“确认”,完成产品的创建。

    基本信息

    所属资源空间

    平台自动将新创建的产品归属在默认资源空间下。如需归属在其他资源空间下,下拉选择所属的资源空间。如无对应的资源空间,请先创建资源空间

    产品名称

    自定义。支持字母、数字、下划线(_)、连字符(-)的字符组合。

    协议类型

    选择MQTT。

    数据格式

    选择JSON。

    厂商名称

    自定义。支持中英文字符、数字、下划线(_)、连字符(-)的字符组合。

    所属行业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若使用平台预置的产品模型,请根据产品模型所属的行业填写。没有填无。

    设备类型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若使用平台预置的产品模型,会自动关联设备类型,不需要再输入设备类型。

    高级配置

    产品ID

    定制ProductID,用于唯一标识一个产品。如果携带此参数,平台将产品ID设置为该参数值;如果不携带此参数,产品ID在物联网平台创建产品后由平台分配获得。

    产品描述

    产品描述。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图3 创建产品

开发产品模型

  1. 找到新增的产品,单击“查看”进入产品界面。
  2. 在产品详情“模型定义”页面,直接上传模型文件BearPi_Agriculture.zip

    1. 在产品列表中,单击对应的产品,进入产品详情页。您可以查看产品ID、产品名称、设备类型、数据格式、厂商名称、所属资源空间、协议类型等产品基本信息。其中产品ID(product Id)是物联网平台自动生成的,其余信息均是由用户创建产品时自定义。
    2. 产品创建成功后,您可以单击“删除”删除不再使用的产品。删除产品后,该产品下的产品模型、编解码插件等资源将被清空,请谨慎操作。

注册设备

  1. 访问设备接入服务,单击管理控制台进入设备接入控制台。
  2.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 设备 > 所有设备,单击右上角“注册设备”,按照如下表格填写参数后,单击“确定”

    图4 注册单个设备

    参数名称

    说明

    所属资源空间

    选择设备所属的资源空间。

    所属产品

    选择设备所属的产品。如没有,请先创建产品

    设备标识码

    即node_id,填写为设备的IMEI、MAC地址或Serial No;若没有真实设备,填写自定义字符串,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

    设备名称

    即device_name,可自定义。

    设备认证类型

    选择“密钥”

    密钥

    设备密钥,可自定义,不填写物联网平台会自动生成。

    图5 获取设备密钥
    1. 设备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管好设备ID和密钥,用于设备接入平台认证。
    2. 若密钥丢失,只能通过重置密钥生成新的密钥,无法找回注册设备时生成的密钥。
    3. 用户可在设备列表删除不再使用的设备。删除设备不支持撤回,请谨慎操作。

Huaweicloud_iotlink SDK使用

  1. 下载源码:oh3.0_hwcloud_iotlink-master.zip
  2. 将上述源码直接拷贝到OpenHarmony源码的third-party文件目录下,此处需要注意的是OpenHarmony和Huaweicloud_iotlink SDK共同具备的三方库直接使用OpenHarmony的库文件,如CJSON和mbedtls。
  3. 在OpenHarmony 3.0源码device\bearpi\bearpi_hm_nano\app\BUILD.gn中添加如下代码,根据#是否注释来决定具体编译demo的选择。

     # "//third_party/hwcloud_iotlink/demos/test_iotlink:test_iotlink",  "//third_party/hwcloud_iotlink/demos/mqtt_tiny_v5_agriculture_demo:mqtt_tiny_v5_agriculture_demo",
    图6 demo的选择
    1. 图6中1为单元测试代码,可以根据修改test_main.c文件中最后一行代码中,APP_FEATURE_INIT()中的入口函数,来进行不同的测试用例的执行,分别测试OSAL层不同的组件适配,包括任务、互斥锁、信号量、队列、以及SDK本身队列等一系列验证,部分内容可以对比BearPi-HM_Nano开发板的官方样例代码进行对比验证程序结果的正确性,具体如图7
    2. 图6中2为使用MQTT对接华为云的demo,看一下该demo的BUILD.gn文件,具体如图8所示,其中A区域包含开发板硬件和wifi相关的库文件,B区域包括MQTT对接华为云必须的一些库文件,如cJson,mqtt相关、osal相关以及配置库文件,C区域表示编译该文件时需要编译hwcloud_iotlink库,编译是会按照指定路径找到该文件所必要的库以及C文件进行编译。
    图7 单元测试
    图8 代码编译文件
    图9 demo的主函数文件

    图9中A区域表示MQTT对接华为云所必须的一些库文件以及dtls的库文件,入口函数IoTMainTaskEntry()中务必先调用link_main_task_entry()函数,来确保osal的安装以及其他配置的初始化。

  4. 设置参数。

    图10 参数修改

    如果需要对接上云需要根据自己的设备修改配网信息,wifi热点账号以及密码以及自己在云端注册的设备ID和设备秘钥,设备仅支持2.4G频段的wifi。

设备接入平台

代码烧录到设备后重启设备(首次使用需重启两次,第一次烧录时可能需要配置一下内部信息),第二次设备重启之后可以正常对接华为云。

登录平台可以看见数据上报的具体信息,也可以进行命令下发等操作控制设备,具体如下图11-13。

图11 数据上报
图12 命令下发
图13 日志信息
分享:

    相关文档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