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容器实例 CCI
云容器实例 CCI
- 最新动态
- 功能总览
- 产品介绍
- 计费说明
- 快速入门
- 用户指南
- 最佳实践
- 开发指南
-
API参考
- 使用前必读
- 如何调用API
- 快速入门
- API
-
Kubernetes API
- ConfigMap
- Pod
- StorageClass
- Service
- Deployment
- Ingress
- OpenAPIv2
- VolcanoJob
- Namespace
- ClusterRole
- Secret
- Endpoint
- ResourceQuota
- CronJob
-
API groups
- 查询APIVersions
- 查询所有v1版本的API
- 查询APIGroupList
- 查询APIGroup /apis/apps
- 查询所有apps/v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batch
- 查询APIGroup /apis/batch.volcano.sh
- 查询所有batch.volcano.sh/v1alpha1的API
- 查询所有batch/v1的API
- 查询所有batch/v1beta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crd.yangtse.cni
- 查询所有crd.yangtse.cni/v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extensions
- 查询所有extensions/v1beta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metrics.k8s.io
- 查询所有metrics.k8s.io/v1beta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networking.cci.io
- 查询所有networking.cci.io/v1beta1的API
- 查询APIGroup /apis/rbac.authorization.k8s.io
- 查询所有rbac.authorization.k8s.io/v1的API
- Event
- PersistentVolumeClaim
- RoleBinding
- StatefulSet
- Job
- ReplicaSet
- 数据结构
- 权限和授权项
- 附录
- 历史API
- 修订记录
- SDK参考
- 场景代码示例
- 常见问题
- 视频帮助
- 文档下载
- 通用参考
本文导读
链接复制成功!
内网访问
内网访问有如下两种情况:
- 使用Service方式访问:该方式适合CCI中同一个命名空间中的负载相互访问。
- 使用私网ELB访问:该方式适合云服务内部资源(云容器实例以外的资源,如ECS等)且与负载在同一个VPC内互相访问,另外在同一个VPC不同命名空间的负载也可以选择此种方式。通过内网域名或ELB的“IP:Port”为内网提供服务,支持HTTP/HTTPS和TCP/UDP协议。如果是云服务内部且与负载不在同一个VPC内,也可以选择创建VPC对等连接,使得两个VPC之间网络互通。
负载中最小的资源单位就是Pod,访问负载就是访问负载中的Pod。负载中的Pod能够动态地创建和销毁,例如,扩缩容或者执行滚动升级,这时Pod的地址会发生变化,这为访问Pod带来了不便。
为解决该问题,云容器实例提供了coredns(内部域名解析)插件,Pod的变化由负载管理,外部无需感知。
访问负载只需要通过“服务名称:负载访问端口”即可,其中负载访问端口映射到容器端口。如下图所示,前台中的Pod如果要访问后台中的Pod时,只需要访问“nginx:8080”即可。
图1 使用Service方式访问

使用Service方式访问-创建工作负载时设置
在云容器实例中,您只需要在创建负载时,填写服务名称和负载的端口配置,即可通过“服务名称:负载访问端口”访问到该负载。
- 服务名称:服务名称即Service的名称,Service是用于管理Pod访问的对象。Service的详细信息请参见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devg-cci/cci_05_0007.html。
- 安装coredns:coredns插件为您的其他负载提供内部域名解析服务,如果不安装coredns则无法通过“服务名称:负载访问端口”访问负载。
- 负载端口配置
- 协议:访问负载的通信协议,可选择TCP或UDP。
- 负载访问端口:负载提供的访问端口。
- 容器端口:容器监听的端口,负载访问端口映射到容器端口。
使用Service方式访问-工作负载创建完成后设置
在工作负载创建完成后对Service进行配置,此配置对工作负载状态无影响,且实时生效。具体操作如下:
- 登录云容器实例管理控制台,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网络管理 > 服务(Service)”,在右侧页面单击“添加服务”。
- 在“添加服务”页面,访问类型选择“集群内访问ClusterIP”。
- 设置集群内访问参数。
- 服务名称:服务名称即Service的名称,Service是用于管理Pod访问的对象。
- 命名空间:工作负载所在命名空间。
- 关联工作负载:要添加Service的工作负载。
- 负载端口配置
- 协议:访问负载的通信协议,可选择TCP或UDP。
- 访问端口:负载提供的访问端口。
- 容器端口:容器监听的端口,负载访问端口映射到容器端口。
- 单击“提交”,工作负载已添加“集群内访问 ( ClusterIP )”的服务。
使用kubectl创建Service
使用kubectl创建Service请参见Service。
使用私网ELB访问
如果需要从负载所在命名空间之外(云服务其他资源、云容器实例其他命名空间的负载)访问负载,可以通过绑定私网类型的共享型ELB实例(即创建ELB时类型选择私网),通过私网ELB的VIP访问负载。
此时需要选择私网ELB实例,其余配置方法与公网访问完全一致。
图2 使用内网ELB访问-创建工作负载时

使用Ingress访问方式
您可以在工作负载创建完成后为其添加Ingress类型的访问方式,此配置对工作负载状态无影响,且实时生效。具体操作如下:
- 登录云容器实例管理控制台,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网络管理 > 路由(Ingress)”,在右侧页面单击“添加路由”。
- 设置路由参数。
- 路由名称:自定义Ingress名称。
- 命名空间:选择需要添加Ingress的命名空间。
- 负载均衡:可以将互联网访问流量自动分发到工作负载所在的多个节点上。
- 对外端口:开放在负载均衡服务地址的端口,可任意指定。
- 对外协议:支持HTTP和HTTPS。如果选择HTTPS,请选择密钥证书,格式说明请参见证书格式。
说明:
- 选择HTTPS协议时,才需要创建密钥证书ingress-test-secret.yaml。创建密钥的方法请参见使用Secret。
- 同一个ELB实例的同一个端口配置HTTPS时,一个监听器只支持配置一个密钥证书。如果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证书将两个Ingress添加到同一个ELB下的同一个监听器,ELB侧实际只生效最初的证书。
- 路由配置:
- 配置完成后,单击“提交”。
创建完成后,在Ingress列表可查看到已创建成功的Ingress。
更新Service
您可以在添加完Service后,更新此Service的端口配置,操作步骤如下:
- 登录云容器实例管理控制台,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网络管理 > 服务(Service)”,在Service页面中,选择对应的命名空间,单击需要更新端口配置的Service后的“更新”。
- 更新集群内访问参数。
- 命名空间:工作负载所在命名空间,此处不可修改。
- 关联工作负载:要添加Service的工作负载,此处不可修改。
- 服务名称:服务名称即Service的名称,Service是用于管理Pod访问的对象,此处不可修改。
- 端口配置:
- 协议:请根据业务的协议类型选择。
- 容器端口:工作负载程序实际监听的端口,需用户确定。nginx程序实际监听的端口为80。
- 访问端口:容器端口映射到集群虚拟IP上的端口,用虚拟IP访问工作负载时使用,端口范围为1-65535,可任意指定。
- 单击“提交”,工作负载已更新Service。
更新Ingress
您可以在添加完Ingress后,更新此Ingress的端口、域名和路由配置。操作如下:
- 登录云容器实例管理控制台,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网络管理 > 路由(Ingress)”,选择对应的命名空间,单击待更新Ingress后的“更新”。
- 在“更新路由”页面,更新如下参数:
- 单击“提交”,工作负载已更新Ingress。
父主题: 负载网络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