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IDC 更多内容
  • DC/VPN双链路互备混合云组网构建步骤

    在ER默认路由表中创建传播,并自动学习IDC侧的路由信息。 需要执行以下步骤连通DC后,才可以在ER路由表中查看到IDC侧的路由信息。 创建虚拟接口。 创建虚拟接口用来连接虚拟网关和线下IDC,具体方法请参见步骤3:创建虚拟接口。 在IDC侧的网络设备上,配置网络参数。 由于组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基于私网NAT网关和云专线的混合云SNAT

    VPC中的云主机实例在与用户本地数据中心(IDC)通过云专线进行通信时,需要将VPC中的云主机私网地址转换成IDC信任的私网地址进行通信。 方案架构 通过云专线将用户IDC与中转VPC连通。 配置 私网NAT网关 ,将业务VPC中的E CS 私网地址转换成中转VPC中的中转IP(用户IDC信任的私网地址)。 图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云容灾网关

    获取方式见如何获取访问密钥AK/SK。 - IDC场景配置参数 图4 IDC场景脚本执行参数示例 表3 IDC场景参数说明 参数 参数说明 获取方法 参数示例 DR Scene 类型 0 - IDC容灾到华为云 1 - 华为云跨AZ容灾 2 - 华为云跨Region容灾 3 - IDC-VMware容灾到华为云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和资源规划

    通过ER将流量转发至下一跳网络实例。 线下IDC侧网段:除了系统自动添加的3个VPC固定网段,您还需要在VPC路由表中添加目的地址为IDC侧网段,下一跳指向ER的路由,本示例为10.1.123.0/24,该路由可以将VPC访问线下IDC侧的流量转发至ER,再通过ER将流量转发至下一跳网络实例。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企业路由器最佳实践汇总

    中,VPC1和VPC2网络互通,并且均可以通过DC和线下IDC通信。 将VPN接入企业路由器中,当主链路DC故障时,VPC1和VPC2可以通过备链路VPN和线下IDC通信。 混合云组网 通过企业路由器和云专线实现线下IDC和云上VPC互通(虚拟网关VGW) 企业路由器ER 云专线DC(虚拟网关VGW)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概述

    接下来,将主要为您介绍如何通过企业路由器和全域接入网关实现云上VPC和线下IDC网络互通。 方案架构 XX企业在华为云区域A内部署了2个 虚拟私有云VPC ,这2个VPC需要互相访问,并且通过DC全域接入网关和线下IDC网络互通。 在区域A内创建一个企业路由器ER,将VPC和DC的全域接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方案概述

    方案概述 应用场景 在企业IDC上云的过程中,用户云下IDC长期保持复杂的混合云架构:云下IDC生产、云下IDC测试、云上华为云生产、云上华为云测试、云上其他云的生产和测试等等,因此经常存在云下IDC通过内网(专线或VPN)上云访问云上业务的功能需求,而单纯依赖专线或VPN上云后很多云上资源和云服务依然无法访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企业路由器和全域接入网关混合云组网构建步骤

    为系统自动配置: 在ER默认路由表中创建关联。 在ER默认路由表中创建传播,并自动学习IDC侧的路由信息。 需要执行以下步骤连通DC后,才可以在ER路由表中查看到IDC侧的路由信息。 配置IDC侧路由到华为云的路由。 以华为网络设备为例,配置BGP路由: bgp 64515 pee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规划组网和资源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送达线下IDC。 响应路径:线下IDC→VPC1 通过物理专线将流量转送到虚拟接口。 虚拟接口连接虚拟网关,通过虚拟接口将流量从本端网关转送到虚拟网关。 通过虚拟网关将流量转送到ER。 在ER路由表中,通过下一跳为VPC1连接的路由将流量送达VPC1。 表2 线下IDC和云上VPC互通组网规划说明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云端创建了两个VPC,如何与云下的IDC网络互通?

    云端创建了两个VPC,如何与云下的IDC网络互通? 组网拓扑 IDC-VPC1-VPC2。 其中,IDC表示用户数据中心,VPC1与IDC建立VPN连接。 配置步骤 确认云上的两个VPC是否在同一Region。 如果在同一Region可通过对等连接或云连接(CC)将两个VPC连接起来(免费)。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Psec VPN适用连接典型组网结构有哪些?

    VPC间网络互访。 与其他公有云创建VPN,如与阿里云的VPC间网络互访。 与客户IDC机房打通VPN,实现线上VPC与线下的IDC网络互访。 VPN HUB功能,结合对等连接和CC实现云下IDC与云上多VPC网络互访。 结合源NAT实现跨云访问特定IP。 不适用的典型场景: 相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云专线最佳实践汇总

    用户通过对等连接连通同区域的多个VPC和云下IDC的网络 云专线DC 虚拟私有云VPC 弹性云服务器 ECS 通过云专线接入VPC后,用户可以使用VPC对等连接访问同区域内多个VPC,实现云上多个VPC之间的业务隔离和多个VPC与线下IDC的互访 本地IDC通过企业路由器访问同区域VPC 通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IPsec VPN适用连接典型组网结构有哪些?

    PC间网络互访 华为云与友商云创建VPN,如与阿里云的VPC间网络互访 华为云与客户IDC机房打通VPN,实现线上VPC与线下的IDC网络互访 VPN HUB功能,结合对等连接和CC实现云下IDC与云上多VPC网络互访 结合SNAT实现跨云访问特定IP 不适用的典型场景: 相同r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和资源规划

    地址为IDC侧网段,下一跳指向ER的路由。 表4 ER路由表 目的地址 下一跳 路由类型 VPC1网段:172.16.0.0/16 VPC1连接:er-attach-01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168.3.0/24 VGW连接:vgw-demo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组网和资源规划

    地址为IDC侧网段,下一跳指向ER的路由。 表4 ER路由表 目的地址 下一跳 路由类型 VPC1网段:172.16.0.0/16 VPC1连接:er-attach-01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168.3.0/24 VGW连接:vgw-demo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C/VPN双链路互备混合云组网和资源规划

    地址为IDC侧网段,下一跳指向ER的路由。 表4 ER路由表 目的地址 下一跳 路由类型 VPC1网段:172.16.0.0/16 VPC1连接:er-attach-01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168.3.0/24 DGW连接:dgw-demo 传播路由 IDC侧网段:192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应用场景

    通过云专线和云连接实现跨区域多VPC与用户IDC数据中心互通。 混合云部署 通过云专线将云下用户数据中心和云上VPC互联,利用云上的弹性,快速扩展能力,扩展应用层的计算能力。 图1 混合云部署 表1 混合云部署 云产品 应用场景 描述 相关操作 虚拟专用网络 使用公网低成本连接VPC与本地IDC 基于Int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C直连VPC组网迁移资源规划

    DC直连VPC组网迁移规划总体说明 路由表 说明 VPC路由表 VPC路由表的规划详情如表2所示。 迁移前,在VPC的路由表中,存在指向线下IDC侧子网网段以及虚拟接口网关的路由,用作VPC和线下IDC通信。 本示例为172.16.0.0/16、10.0.0.0/30、10.1.0.0/30。 迁移中,为了避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DNS Endpoint做级联解析

    通过DNS Endpoint做级联解析 前提条件 CCE集群所在VPC与线下IDC已经使用专线或其他方式正确连接,IDC与VPC网段和CCE集群容器网段能够互访。专线的创建方法请参见云专线快速入门。 操作步骤 在CCE集群所在VPC创建 DNS Endpoint。 登录VPCEP控制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企业路由器和中转VPC构建组网实施步骤

    接创建传播,自动学习IDC的路由信息。 创建传播,具体方法请参见创建传播。 需要执行以下步骤连通DC后,才可以在ER路由表中查看到IDC侧的路由信息。 创建虚拟接口。 创建虚拟接口用来连接虚拟网关和线下IDC,具体方法请参见步骤3:创建虚拟接口。 配置IDC侧路由到华为云的路由。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跨云容灾方案

    跨云容灾方案 当重要应用系统已经在IDC或其他云上部署,并需要容灾到华为云,以提供高可用的容灾方案。假定应用系统在IDC或其他云上可以达到99.9%的可用性,则在容灾到华为云后,能提供99.99%的可用性。 跨云应用典型架构为前端无状态应用层+后端数据库,其中前端无状态应用可采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