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数据库服务 DDS

 

文档数据库DDS兼容MongoDB协议,在华为云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可弹性伸缩的基础上,提供了一键部署,弹性扩容,容灾,备份,恢复,监控等服务能力。目前支持分片集群(Sharding)、副本集(ReplicaSet)和单节点(Single)三种部署架构

 

 

    MongoDB分片 更多内容
  • MongoDB/DDS增量迁移

    MongoDB/DDS增量迁移 使用 CDM 导出MongoDB或者DDS的数据时,支持导出指定时间段内的数据,配合CDM的定时任务,可以实现MongoDB/DDS的增量迁移。 如果配置了时间宏变量,通过 DataArts Studio 数据开发调度CDM迁移作业时,系统会将时间宏变量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源端为MongoDB/DDS

    类型 说明 fromJobConfig.database 是 String MongoDB/DDS的数据库名称。 fromJobConfig.collectionName 是 String MongoDB/DDS的集合名称。 fromJobConfig.columnList 否 String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HINT指定分片直接执行SQL

    通过HINT指定分片直接执行SQL DDM提供HINT在一个或多个分片上执行SQL语句。 HINT支持以下两种格式: 一个分片上执行SQL:/*+db=<physical_db_name>*/ <your query>; 多个分片上执行SQL:/*+db={<physical_db_name1>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分片内存超过90%产生告警,如何消减

    分片内存超过90%产生告警,如何消减 建议将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参数的值修改为false,为了不影响业务,重启该节点。 父主题: 数据库性能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将DDS同步到MongoDB

    集群:目前只支持集合(包括验证器,是否是固定集合),分片键,索引和视图的同步。 单节点:目前只支持集合(包括验证器,是否是固定集合),索引和视图的同步。 不支持_id字段没有索引的集合。 不支持BinData()的第一个参数为2。 不支持范围分片的情况下maxKey当主键。 源库为集群时,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将MongoDB同步到DDS

    MongoDB同步到DDS 支持的源和目标数据库 表1 支持的数据库 源数据库 目标数据库 本地自建Mongo数据库(3.2、3.4、3.6、4.0、4.2、4.4版本) E CS 自建Mongo数据库(3.2、3.4、3.6、4.0、4.2、4.4版本) 其他云上Mongo数据库(3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数据转发至MongoDB存储

    的转发目标MongoDB。 参考下表参数说明,填写规则内容。以下参数取值仅为示例,您可参考数据转发简介填写具体的流转规则参数,填写完成后单击“创建规则”。 参数名 参数说明 规则名称 自定义,如iotda-mongodb。 规则描述 自定义,如数据转发至MongoDB存储。 数据来源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文档数据库(MongoDB)

    文档数据库(MongoDB) 文档数据库(MongoDB)为用户提供常见的文档数据操作管理功能,如查询文档、删除文档、更新文档等。完全兼容MongoDB协议,可以访问MongoDB数据库。包含“创建集合”、“删除集合”、“删除文档”等执行动作。 连接参数 创建文档数据库连接时连接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MongoDB/DDS源端参数

    配置MongoDB/DDS源端参数 从MongoDB、DDS迁移数据时,CDM会读取集合的首行数据作为字段列表样例,如果首行数据未包含该集合的所有字段,用户需要自己手工添加字段。 作业中源连接为MongoDB连接时,即从本地MongoDB或DDS导出数据时,源端作业参数如表1所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如何理解分片数与副本数?

    集群实例:集群实例由多个分片组成,每个分片默认是一个双副本的主备实例。例如一个3分片,2副本的集群实例,则每个分片都有2个节点(1个主节点,1个备节点)。 实例类型 分片数 副本数 负载均衡 占用IP数 单机 单分片 单副本,不支持多副本 - 1个 主备 单分片 默认双副本 Redis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DDS4.4功能概述

    dConcern和writeConcern。 复合哈希分片键(Compound Hashed Shard Keys) 在4.4以前的版本中,当您指定哈希分片键时,只能指定单字段的哈希分片键,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集合数据在分片上分布不不均。 在最新的4.4版本中支持了复合哈希索引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mongodump和mongorestore工具迁移数据

    mongodump和mongorestore是MongoDB客户端自带的备份恢复工具。您可以在本地设备或ECS中安装MongoDB客户端,通过mongodump和mongorestore工具将自建MongoDB数据库或其他云数据库MongoDB迁移至华为云DDS实例。 使用须知 mon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使用MAS实现MongoDB容灾切换

    快速熟悉使用MongoDB监控实现容灾切换的过程。 使用MongoDB监控的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准备MongoDB数据库 步骤二:创建MAS应用 步骤三:创建MongoDB监控 步骤四:切换MongoDB监控 步骤一:准备MongoDB数据库 在使用MongoDB监控前,需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多活容灾MongoDB监控准备

    多活容灾MongoDB监控准备 配置多活容灾MongoDB监控,请参考MongoDB监控管理 。 父主题: 约束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快速入门

    "Sharding", //分片集群实例类型 "flavor": [ { "type": "mongos", //mongos节点类型 "num": 2, //节点数量 "spec_code": "dds.mongodb.c6.medium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ECS自建MongoDB迁移DDS

    选择“工单 > 新建工单”,完成工单提交。 源端分片个数 当源端实例类型设置为“集群”且增量数据获取方式为“oplog”时,需要填写源端数据库分片个数。 源端数据库分片个数默认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32,你需要根据源库实际的集群分片个数设置该值大小。 在“源库及目标库”信息页面,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ECS自建MongoDB迁移DDS

    选择“工单 > 新建工单”,完成工单提交。 源端分片个数 当源端实例类型设置为“集群”且增量数据获取方式为“oplog”时,需要填写源端数据库分片个数。 源端数据库分片个数默认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32,你需要根据源库实际的集群分片个数设置该值大小。 在“源库及目标库”信息页面,迁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将DDS迁移到MongoDB

    将DDS迁移到MongoDB 支持的源和目标数据库 表1 支持的数据库 源数据库 目标数据库 DDS实例(3.2、3.4、4.0、4.2、4.4版本) 本地自建Mongo数据库(3.2、3.6、3.4、4.0、4.2、4.4版本) ECS自建Mongo数据库(3.2、3.6、3.4、4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接入MongoDB数据源

    以接入单节点模式的MongoDB为例,该MongoDB数据源的接入配置示例如下图所示。 其中,认证源为“admin”,即使用MongoDB的admin数据库对连接用户root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即可接入MongoDB的doctest数据库。 图1 MongoDB数据源配置示例 完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接入MongoDB数据源

    接入MongoDB数据源 概述 ABM支持把MongoDB作为一种数据源类型,并用于模型采集。在使用MongoDB数据源前,您需要先接入数据源。 操作步骤 登录ROMA Connect控制台,在“实例”页面单击实例上的“查看控制台”,进入实例控制台。 在左侧的导航栏选择“应用业务模型ABM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配置MongoDB/DDS源端参数

    配置MongoDB/DDS源端参数 从MongoDB、DDS迁移数据时,CDM会读取集合的首行数据作为字段列表样例,如果首行数据未包含该集合的所有字段,用户需要自己手工添加字段。 作业中源连接为MongoDB连接时,即从本地MongoDB或DDS导出数据时,源端作业参数如表1所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