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云服务器 ECS

 

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是一种可随时自助获取、可弹性伸缩的云服务器,帮助用户打造可靠、安全、灵活、高效的应用环境,确保服务持久稳定运行,提升运维效率

 
 

    50台无盘服务器配置 更多内容
  • 扩展数据盘容量

    扩展数据容量 当已有数据容量不足时,您可以扩大该数据的容量。 约束限制 磁盘扩容不会影响云主机的已有数据,但误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异常,建议扩容前通过云备份对数据备份。 仅支持单独扩容数据,数据扩容后的容量上限为1024 GiB。 不支单独扩容系统,您可通过升级整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系统盘备份能恢复弹性云服务器吗?

    支持使用备份恢复系统盘,恢复系统盘前需要将系统盘从云服务器上卸载。您也可以通过系统盘备份创建新的云硬盘,但是新创建的云硬盘当前暂不支持作为系统盘使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卸载系统盘

    卸载系统 操作场景 当由于系统文件系统损坏等原因导致弹性云服务器无法启动时,您可以卸载该系统并将其挂载至其他弹性云服务器作为数据,待该磁盘被修复后,再挂载至原弹性云服务器作为系统。 当您不再使用系统或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系统时,您需要先卸载已挂载的系统。 系统卸载后,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扩容云硬盘(无LVM)

    扩容云硬盘(LVM) 本章节主要介绍扩容云硬盘(LVM)的具体操作,具体以弹性云服务器上挂载了一块容量为100GB的系统和一块容量为470GB的数据,分别将其扩容到200GB和940GB为例。 操作步骤 扩容云硬盘。 登录华为云“管理控制台”页面。 单击“服务列表 > 计算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卸载系统盘

    的磁盘属性变为“启动”,磁盘状态变为“可用”。 卸载后的系统即为启动,根据您选择的挂载点不同,启动可以重新挂载给云服务器用作系统或者数据。 约束限制 系统目前仅支持离线卸载,即在挂载该系统的云服务器处于“关机”状态,才可以卸载系统。因此,运行状态的云服务器需要先关机然后再卸载相应的系统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系统盘和数据盘之间可以随意转换吗

    选择弹性云服务器 新挂载点 是否支持 系统 (卸载后磁盘属性变为“启动”) 挂载至原弹性云服务器 系统 √ 数据 √ 挂载至其他弹性云服务器 系统 √ 数据 √ 数据 挂载至原弹性云服务器 系统 × 数据 √ 挂载至其他弹性云服务器 系统 × 数据 √ 包年/包月的云硬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购买相同配置云服务器

    为安全起见,当复制的弹性云服务器存在如下场景时,系统不会自动复制相应的参数配置,需用户手动配置: 数据个数超过10个时,需手动添加磁盘数量。 网卡个数超过5个时,需手动添加其余网卡。 安全组个数超过5个时,需手动添加其余安全组。 使用数据镜像创建的磁盘,需重新选择数据镜像。 使用整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扩容云硬盘

    扩容云硬盘 扩容云硬盘(LVM) 本章节主要介绍扩容云硬盘(LVM)的具体操作,具体以弹性云服务器上挂载了一块容量为100GB的系统和一块容量为470GB的数据,分别将其扩容到200GB和940GB为例。 扩容云硬盘(组LVM) 本章节主要介绍扩容云硬盘(LVM)的具体操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Linux弹性云服务器挂载NVMe SSD盘异常,如何修复?

    Linux弹性云服务器挂载NVMe SSD异常,如何修复? 问题描述 挂载有NVMe SSD的Linux弹性云服务器(如P1型云服务器)发生故障时,需联系管理员通过异地重建的方式进行恢复,新建故障弹性云服务器。 如果故障弹性云服务器在/etc/fstab中设置了NVMe SSD的开机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制作镜像

    否 Array of objects 需要导入的数据信息。 外部镜像文件最多可携带3块数据,此时系统会创建1块系统、3块数据。 详情请参见表2。 说明: 使用数据镜像文件创建数据镜像时,数据镜像的操作系统类型将和系统镜像保持一致。 表2中的其他参数(如name、de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通过云服务器创建Windows系统盘镜像

    创建系统镜像不会影响云服务器上当前业务的运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请放心使用。 背景知识 通过云服务器创建系统镜像的过程如下:从现有镜像开始,创建一个云服务器实例,自定义该实例,从该实例创建新的镜像,并最终创建新的实例,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镜像使用流程 创建系统镜像常见于应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随弹性云服务器购买的系统盘或数据盘可以换挂载点吗

    随弹性云服务器购买的系统或数据可以换挂载点吗 该场景仅讨论在原弹性云服务器上的挂载点切换。挂载至其他弹性云服务器请参见系统和数据之间可以随意转换吗。 随弹性云服务器购买的系统:卸载后,可以挂载至原弹性云服务器用作系统或数据。 每个弹性云服务器只能有一块系统,如果原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修改弹性云服务器挂载的单个磁盘信息

    n 是 Boolean 弹性云服务器释放时,磁盘随实例释放策略。 true:磁盘随实例释放。 false:磁盘不随实例释放。 说明: 不支持修改包年/包月计费模式的磁盘。 不支持修改共享。 不支持修改系统。 响应消息 请求示例 修改云服务器挂载的磁盘属性为“磁盘随实例释放”。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怎样为云服务器增加数据盘(例如D盘或者dev/vdb1)

    要登录弹性云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成功后可以看到数据(例如D)。 如果您没有跟随弹性云服务器购买数据,则需要先购买数据并挂载至弹性云服务器。然后登录弹性云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成功后可以看到数据(例如D)。 对于Linux弹性云服务器而言: 如果您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单节点部署(无HA)

    单节点部署无HA(High Available)的方案,如图1所示。说明如下:VPC网络: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SAP HANA系统中所有节点在一个VPC网络内,且所有节点应属于同一个AZ(Available Zone)。公网子网区: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服务器:租户对SAP HANA节点的SSH访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重建系统盘

    重建系统盘分为单个桌面重建系统和桌面批量重建系统。 单个桌面重建系统执行4~6。 桌面批量重建系统执行7~11。 选择所需重建系统的桌面,单击“更多 > 重建系统”。 进入“重建系统”页面。 配置重建系统信息,如表表1所示。 表1 基础配置 参数名称 说明 样例 原始镜像 表示桌面使用原来镜像发放桌面的镜像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重建系统盘

    重建系统 操作场景 已购买的桌面池需要还原到模板初始状态或者需要批量更新桌面池应用和补丁,管理员可选择重装系统或者变更系统的方式实现。 对系统的影响 选择“重建系统”,系统的数据(如桌面池,收藏夹等)会丢失,如果需要这些数据,请提前通知用户备份。重建系统不影响数据数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使用镜像创建弹性云服务器(Windows)

    规格:在选择规格时,需要结合镜像的操作系统类型以及“弹性云服务器类型与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了解支持选择的规格范围。 镜像:选择“私有镜像”,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所创建的私有镜像。 (可选)数据:添加数据,该数据使用随系统镜像一起创建出来的数据镜像来创建,这样便可以将原平台虚拟机的系统和数据数据一起迁移到当前云平台。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弹性云服务器配置最佳实践

    扩容磁盘:支持扩容系统和数据,建议您参考扩容“正在使用”状态的云硬盘容量扩容磁盘容量。 新增磁盘:支持新增数据,建议您新增磁盘,并完成挂载磁盘和初始化数据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数据加密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建议您使用加密的系统和数据。详细内容,请参见管理加密云硬盘。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使用新模板创建伸缩配置

    如果镜像为整机镜像,系统会通过磁盘备份进行恢复,界面上只能修改卷类型及卷大小,并且卷大小不得小于磁盘备份大小。 说明: 不同云服务器规格支持的磁盘类型不同,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支持的磁盘类型请以控制台界面显示为准。 数据 您可以为云服务器添加多块数据,或者从指定的数据镜像导出数据到某个数据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 弹性云服务器 ECS

    登录Linux云服务器 登录方式概述(Linux) 管理控制台登录(VNC方式) 使用CloudShell登录云服务器 SSH密钥方式登录 SSH密码方式登录 在移动设备上登录云服务器 初始化数据 初始化Windows数据 初始化Linux数据 05 实践 您可以在ECS上搭建各种类型的网站和服务,满足您的业务所需。

    来自:帮助中心

    查看更多 →

共105条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