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0 GMT+08:00
分享

组织方案

组织架构

为保障平台运营的公共属性和开放性,采用民办非企业的组织形式(以下简称“民非机构”)。民非机构作为运营主体,与联合体及生态伙伴的技术专家团队,组成项目运营团队。采用“综合运营机构+产业运营商/专业服务商”运营体系。民非机构承担综合运营机构角色,联合体及生态伙伴承担产业运营商/专业服务商角色,依托平台构建创新服务综合体。

图1 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营体系

在正式运营阶段,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本地化运营团队采用COO负责制,COO负责整体管理与战略落地执行、CTO辅助管理团队,下设技术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市场拓展团队。具体组织机构架构如下:

表1 组织机构架构

机构

职务

职责

管理层

COO

整体管理与战略落地执行,运营主导,预算管理,外部资源协调,做好企业服务、平台运营等工作,负责政府、产业资源协调

CTO

技术总负责,协助总经理做好企业服务,对技术当先负责,对创新项目目标,以及运营平台当先性负责

技术服务组

技术总监

团队主管,对运营平台承接的项目技术部分交付负责,承接人才培养目标

技术专家

依托平台与技术能力,对于合作项目从技术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后期对于评估可行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联合创新组

联合创新总监

团队主管,协调资源、围绕特定场景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开展联合创新。

联合创新经理

协调资源、围绕特定场景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开展联合创新。

生态合作组

生态合作总监

团队主管,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对接发展本地生态伙伴、对接引入外地合作伙伴。

生态合作经理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对接发展本地生态伙伴、对接引入外地合作伙伴。

市场拓展组

市场拓展总监

团队主管,对本地产业交流活跃度负责

市场拓展经理

利用政府、运营机构等平台各种资源,拓展工业企业。

组织职责

综合运营商和产业运营商/专业服务商运营体系,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从区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到协同各产业持续商业发展的运营体系,联合孵化产品体系,协同构建运营体系,打造1+N运营模式。各组织分工如下:

  • 综合运营商:负责平台的各项基础运营任务,包括场馆的日常运维、基础软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并开展产业生态、产业咨询、产业政策、产业金融等服务,成为一个中立性、公信力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综合运营商围绕平台提供检测认证、人才实训、产业金融、行业交流、生态构建等产业链全要素服务,吸引国内外当先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围绕平台集聚,共建新型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 产业运营商/专业服务商:聚焦电子造物云工厂、模具云工厂等产业运营商孵化,产业运营商负责云工厂运营,包括订单引流、小批量试制、设计协同服务、制造协同服务等电子PCBA和模具领域的产业链运营;专业服务商负责开展机器人测试认证、机床装备测试认证、先进网络测试认证、信息模型测试等专业服务。

整体上,通过搭建两级运营体系,即保证平台运营的公共属性、开放性和非营利性,又发挥创新服务综合体各专业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行业服务经验,最大限度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和专业性。

分享:

    相关文档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