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功能总览
- 产品介绍
- 快速入门
- 用户指南
- 最佳实践
- API参考
- SDK参考
- 场景代码示例
-
常见问题
-
产品咨询类
- 云解析服务是否计费?
- 支持创建多少个域名/记录集/反向解析?
- 华为云DNS对用户提供域名服务的DNS服务器地址是什么?
- 华为云云解析服务提供的内网DNS地址是多少?
- 公网解析与内网解析有什么区别?
- 是否同时支持IPv4和IPv6解析?
- 是否支持显性/隐性URL转发功能?
- 是否支持动态域名解析?
- 是否支持泛解析?
- 什么是TTL值?
- 云解析服务最高支持几级域名?
- 域名解析的顺序是什么?
- DNS解析线路的优先级顺序是什么?
- SOA记录中的Email格式为什么变化了?
- 什么是CAA?
- MX优先级有什么意义?
- 云解析服务是否支持端口解析?
- 如何配置NSCD服务实现缓存加速并提高DNS可用性?
- 怎样提高自建DNS的响应时效?
- 如何使用Serving Stale提高自建DNS的解析成功率?
- 如何配置Nginx解析域名?
- 是否支持通过EDNS获取客户端真实IP地址实现精准调度?
- 域名解析不生效
- 网站无法访问
- 公网域名解析
- 内网域名解析
- 反向解析
- 域名转移
- 邮箱解析
-
产品咨询类
- 视频帮助
- 文档下载
- 通用参考
链接复制成功!
配置反向解析
操作场景
反向解析主要应用于自建邮箱服务器,可以提高邮箱服务器IP地址和域名的信誉度。多数垃圾邮件发送者使用动态分配或者没有注册域名的IP地址来发送垃圾邮件,以逃避追踪。设置了邮箱服务器IP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后,收件方可以通过邮件的IP地址反向解析出域名,就可以降低邮箱服务器发送的邮件被当做垃圾邮件的几率。
假设您使用华为云的弹性云服务器作为邮箱服务器,那么您需要为弹性云服务器配置反向解析,以便将弹性IP映射到域名。
本节介绍为云服务(例如弹性云服务器)配置反向解析的过程。
准备工作
在配置反向解析之前,请先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完成实名认证、为账户充值、在华为云或第三方域名注册商处注册域名、完成云服务的部署并为其绑定弹性公网IP。
- 注册账号。
详细请参见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
- 实名认证。
详细请参见实名认证。
如果您已开通华为云并进行实名认证,请忽略此步骤。
- 为账户充值。
详细请参见账户充值。
约束与限制
- 目前支持针对32位子网掩码的网段(即单IP地址)设置反向解析记录。
- 1个弹性公网IP(EIP)或全域弹性公网IP(GEIP)只能添加1个反向解析。
- 1个弹性公网IP(EIP)或全域弹性公网IP(GEIP)最多支持关联10个域名。
操作步骤
- 进入反向解析列表页面。
- 单击管理控制台左上角的
,选择区域和项目。
- 单击“创建反向解析”,开始创建反向解析。
其余参数取默认值,更多参数说明,请参见创建反向解析。
表1 创建反向解析参数说明 参数
示例
说明
弹性IP
XX.XX.XX.XX
支持选择“弹性公网IP(EIP)”或“全域弹性公网IP(GEIP)”。
您通过其他云服务(例如弹性云服务器)获得的弹性IP。
该参数支持通过输入框快速定位到所需要的弹性IP。
说明:反向解析支持全域弹性公网IP(GEIP)功能目前已经在华南-广州、华南-广州友好、西南-贵阳一、华北-北京四、华北-乌兰察布一、华东-上海一、中国-香港、亚太-新加坡区域上线。
域名
example.com
弹性IP所指向的域名。
TTL(秒)
300
反向解析的有效缓存时间,以秒为单位。
默认为“5min”,即300s。
企业项目
default
请将反向解析加入已有的企业项目内,支持按企业项目维度管理资源。
说明:仅当用户使用的“账号类型”为“企业账号”时,显示该参数,且参数必选。
配置原则:
- 如果不通过企业项目管理反向解析资源,则采用默认值“default”。
- 如果通过企业项目管理反向解析资源,则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已经创建的企业项目。
在设置该参数前,您需要完成创建企业项目。
更多关于企业项目的信息,请参考《企业项目管理用户指南》。
标签
example_key1
example_value1
请您按需为反向解析绑定标签,标签可用来分类和标识资源。
描述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TR Record.
对反向解析的描述。
- 单击“确定”,完成反向解析的创建。
创建完成后,您可以在“反向解析”页面查看新创建的反向解析信息。
如果您的域名(如example.com)拥有多个弹性IP,则需要为每一个弹性IP创建一个反向解析。
- 在已经连接Internet的PC终端的DOS窗口,测试反向解析是否生效。
- 在DOS窗口执行以下命令。
nslookup -qt=ptr IP地址
- 在DOS窗口执行以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