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提供了几种类型的弹性云服务器供您选择,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弹性云服务器。
X86 CPU架构和鲲鹏CPU架构
弹性云服务器实例主要包含两种架构,X86 CPU架构和鲲鹏CPU架构。
- x86 CPU架构
采用复杂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是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其中每个指令可以执行一些较低阶的硬件操作,指令数目多而且复杂,每条指令的长度并不相同。由于指令执行较为复杂所以每条指令花费的时间较长。
- 鲲鹏CPU架构
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是一种微处理器,旨在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以便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执行操作,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地提高运行速度。
鲲鹏CPU架构相对于X86 CPU架构具有更加均衡的性能功耗比。
规格命名规则
AB.C.D
例如s2.medium.4
图1 规格命名规则说明
其中,
- AB代表当前规格的代系名称:
- C表示规格,当前规格的vCPU核数,例如:small、medium、large、xlarge、2xlarge、4xlarge、8xlarge等。
- D表示内存、vCPU比,以具体数字表示,例如4表示内存和vCPU的比值为4。
表1 规格与vCPU核数对应关系
规格 |
vCPU核数 |
small |
1 |
medium |
1 |
large |
2 |
xlarge |
4 |
Nxlarge |
N × 4,N值越大,vCPU核数越多。 |
如何知道我选择的弹性云服务器规格
在您创建弹性云服务器时,可以在规格列表中查看弹性云服务器规格配置。
图2 弹性云服务器规格
vCPU
弹性云服务器的处理器运用超线程技术,CPU会在每个物理内核上公开两个执行上下文。一个物理内核包含两个“逻辑内核”,可以处理不同的软件线程。
例如,10核的物理CPU包含20个vCPU(线程)。
关于超线程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开启/关闭超线程。
网络QoS
网络QoS,指利用各种基础技术,为指定的网络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配置了QoS的网络环境,增加了网络性能的可预知性,并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带宽,更加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通过规格清单(X86) 查询指定规格的QoS数据,包括最大带宽/基准带宽(Gbps)、最大收发包能力(万PPS)、网卡多队列数、网卡个数上限。
弹性云服务器根据不同的规格限制内网带宽和内网收发包能力。
- 内网基准带宽:指弹性云服务器在整机网络带宽存在争抢时,能稳定达到的保证带宽。
- 内网最大带宽:指弹性云服务器在整机网络带宽没有争抢(宿主机上其他虚拟机对网络带宽要求不高)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带宽。
- 内网最大收发包能力:指弹性云服务器能达到的最大收发包能力。
- 网卡多队列数:将弹性云服务器中的网卡中断分散给不同的CPU处理,以满足网卡的需求,从而提升网络PPS和带宽性能。
- 网卡个数上限:指弹性云服务器最多能挂载多少个网卡。
独享型实例和共享型实例
表2 独享型实例和共享型实例的区别
维度 |
独享型实例 |
共享型实例 |
CPU分配策略 |
当前实例独享CPU,实例间无CPU资源争抢。 |
多实例共享CPU,实例间可能出现CPU资源争抢。 |
特点 |
|
- 高负载时性能不稳定
- 共享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 低成本
|
适用场景 |
对业务稳定性有高要求的企业场景。 |
对建设成本有要求的中小网站或个人场景。 |
实例规格 |
除“通用计算型”和“通用入门型”之外的实例规格。 |
X86计算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