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27 GMT+08:00
分享

方案概述

应用场景

【汽车行业】

客户痛点:

  • 随着汽车制造的规模化和精细化,传统的人工质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 产品的重量较大,导致人工质检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 传统质检模式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漏检现象频繁,造成大量客户投诉,影响销售。
  • 由于人工劳动力短缺,无法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且人工疲劳易导致漏检,生产效率低下。
  • 不同的人工质检人员标准不统一,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通过本方案实现的业务效果

  • 本方案通过机器视觉技术的引入,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质检,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质量不统一的问题。
  • 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化质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生产系统日增效约10%。
  • 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一致性,减少了客户投诉,保证了高质量的产品输出。
  • 实现了质检标准化,确保每个产品都能满足一致的质量要求。

【电子行业】

客户痛点

  • 在电子产品制造中,传统的人工质检方式面临多重挑战。
  • 产品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常常出现漏检现象,导致大量产品无法通过质检,影响销售和品牌声誉。
  • 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劳动力短缺使得生产线无法实现24小时持续运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 人工质检标准不统一,导致生产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通过本方案实现的业务效果

  • 本方案引入了先进的机器视觉系统,全面实现了质检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 实现了100%的产品检测,摒弃传统的抽检方式,确保每个产品都能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 通过自动化替代人工质检,不仅提升了检测精度,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质检标准的统一化保障了产品的一致性,减少了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和退货。

方案架构

【业务架构图】

图1 业务架构图

海之晨HAIVision工业质检人工智能平台是基于华为云Modelarts的工业AI视觉平台,赋能多种工业应用场景,有效解决复杂缺陷的定位、检测、分类等问题,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内置多种应用模块,无需编程,帮助用户快速构建和迭代模型,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极大缩短集成、部署的时间周期、无需编写代码,极大降低视觉集成商的门槛、部署时间越长数据越多模型可不断优化和改善。

方案竞争力和优势:

  • 开发了多账号管理和权限管理中心:面向企业集团或者学校,可以开设主体账号,再下发子账户进行分发和管理,学校可做教学实训。
  • 开发了部署中心:支持边缘、在线、混合部署,后续可以适配昇腾服务器盒子。
  • 开发了数据中心:目前市面上AI质检软件都是训练平台,海之晨把: 训练平台+自研工程控制软件(控制相机、通讯、PLC)+自研小mes软件(数据分析+数据监控+产线反向控制优化)进行了集成。

以上海之晨开发的最新款视觉平台,集成视觉硬件、视觉AI算法识别判断、界面展示和分析、数据预测和控制为一体。从主流视觉只做判断到数据回收分析做预测,极大的降低了不良品的发生,控制了更多不良品的排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户的使用价值。

【部署架构图】

图2 部署架构图

方案通过华为云ModelArts工具等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集群处理与训练

  • 通过ModelArts平台开发和管理模型,并执行图像数据的训练任务
  • 通过OBS 对象存储服务,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方便快捷

方案对比&成本优化

  • 对比A3方案,使用ModelArts实现模型管理与训练,统一管理模型,解决模型分散问题;同时检测能力强、硬件要求低、适配性强。
  • 极大缩短集成、部署的时间周期、无需编写代码。
  • 极大降低视觉集成商的门槛、部署时间越长数据越多模型可不断优化和改善。

综上所述,典型场景下

对伙伴: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提升20%;整体存储与资源占用减少10%,运维成本降低5000元人月。预计产线现场节省1-2人力,直接节省人力成本10-20%。单工位人力成本平均节省4w ,结合modelarts缩短算法训练时间,单工位平均节省算法工程师1人/月、自动化工程师1人/月。

对客户:实施周期缩短30%、算法迭代快,项目上线快。平均缩短实施周期一个月,当月良率提升平均2%。为工厂后续业务上云提供铺垫。

方案优势

  • 检测能力强:对形态、纹理等特征提取能力强,可解决低对比度、缺陷种类众多、背景复杂、缺陷尺度小等各类复杂检测问题。
  • 完备易用:集标注、训练、模型调优为一体,图像化设计支持零代码构建工程,自由选择核心AI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检测需求。
  • 适配性强:适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及常用工业视觉软件,提供标准化接口,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可灵活二次开发。
  • 计算速度快:设计高效轻量的网络结构,推理阶段计算图优化,在保证检测指标的同时,提高训练速度和推理速度,100张500万像素大小的图像训练耗时约10min,单张图像推理30ms以内。
  • 检测精度高:缺陷区域自动重采样,提升小缺陷关注度,实现细小缺陷的精确检测,最小可检测尺寸低至3像素。
  • 样本依赖少:提供数据增广工具和非监督模块,降低对缺陷样本的依赖和部署成本,精确识别单类缺陷仅需30-50张图像。

约束与限制

  • 本解决方案需要依托高性能的云计算资源,适用于具有较高数字化水平的企业,不适合完全依赖离线工作的场景。
  • 实施过程中需要客户提供相关生产数据及工作流程,部分场景可能涉及客户数据隐私保护的额外成本和风险评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