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概述
应用场景
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城运一体化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治理弊端众多,部门林立,各管一摊。城市治理相关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散的管理格局导致各类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信息数据无法共享共用,城市治理的力量无法统一扎口;传统的管理手段导致基层负担重、行政效能低,基础性、源头性、苗头性城市问题得不到及时反应和及早防控;落后的管理机制使各级领导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地区整体动态,无法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对重大事件处置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城市治理效果不佳,具体体现在:
- 社会公众反映难:政府热线冗杂,公众记不住、记不清;社会公众缺乏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社会公众反映的问题、诉求,无反馈、无回应。
- 基层人员处理难:基层任务繁重,人力资源紧张,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不清晰;日常业务处理手段传统,大量依赖人力,效能较低。
- 城运中心监管难:缺少实体城运中心牵头组织统筹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各类资源家底不清楚、不了解、没汇聚;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依赖人员过往的经验,缺少科学化“数据驱动治理”的理念和手段;缺少整体的监督考核体系,无法保证各层各级的工作效率。
- 业务部门协同难:部门业务系统多,数据和应用呈孤岛式,烟囱式状态;多跨复杂事件治理,权责分工不清,易相互推诿;事件处置过程不透明,缺少督查监管体系和手段。
总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平台在支撑城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渠道融合不到位:目前部门有各自的热线,号码众多,不便记忆使用,热线整合不足,受人员、线路等主观因素限制,当前政府热线的接通情况仍然不够理想,工作效率低下,另外政府热线部门对承办单位的整体效能监察能力不足,问题解决成效判定存在困难。
- 数据共享不到位:一方面,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程度不够。由于各地各部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接口不统一、目录不规范等问题突出,造成各部门数据共享难。另一方面,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度不高。由于政务数据、城市运行数据、企业数据等数据的深度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公共数据共享利用不充分,数据潜在巨大价值尚未激活。
- 技术与业务融合不到位:目前,全国基层社区基本构建了网格化的治理机制,多数城市也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事件实施管理。但很多平台对系统建设的重视多于挖掘社区管理服务核心诉求,对于支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数据共享、责任权限、受理流程等业务需求梳理不够,基于人、地、物、事、组织等社区块数据的集成式服务不到位,在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分流处理、办结反馈的闭环处理机制上设计不完善。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城市治理过程中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量事务需要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统筹协调和管理,导致决策对接不到位、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业务协同能力不足。
城运一体化方案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围绕城市运行事件,进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事件统管,实现从事件的发现上报、核实、受理、派发、处置、核查、结案的全域协同、高效联动,为城运事件快速、高效、便捷的流转提供统一标准、统一枢纽和统一平台,助力城市治理“观、管、防”有机统一,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 管理模式优化:打破部门壁垒,厘清部门权责,优化业务流程,从机制体制上保障城市治理工作平顺运行。
- 技术工具创新:把城市治理想法转化落地的技术实现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破除数据壁垒,业务壁垒,从技术上保障城市治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帮助城市管理者以数据化方式洞察城市,智能化方式管理城市。
通过本方案实现的业务效果:
- 建设成效
- 决策领导
通过组织变革和平台建设运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沉淀大量的各类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匹配,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实现城市治理态势“家底清、态势明”,量化城市治理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 城运中心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通过流程变革、技术支撑、线上线下协同等手段,推动城市治理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从部门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形成发现问题、信息汇聚、派发处置、跟踪监督的处置闭环,形成治理合力,针对疑难/多跨事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 业务部门
通过业务规则的梳理和流程的确立,预定义事件处理机制,使协同部门之间权责明确、流程清晰,形成事件的标准化运转体系,依托城运一体化业务协同,退单率减少30%,办件时间减少50%。疑难事件处置效率提升60%,自动派单节省80%人力。
- 基层人员
通过事件标准运转体系,由城运中心进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拨,明确办理部门和办理方式,由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协作处置,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基层减负。
- 决策领导
- 社会效益
本项目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在提高市民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优化关联流程等方面进行集约化建设,实现统筹管理,提高政务服务精细化。本项目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完善业务协同机制,实现城运事件高效快速处办反馈;
- 提高各职能部门管理水平和能力。通过城运一体化平台建设,统筹各职能部门力量,强化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各职能部门管理能力。
- 深化数据及智能化应用,为管理决策、热点事件分析、热点追踪,提供科学化、可视化的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本项目将会极大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精细化、便捷化、协同化,保障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有效接入和处理,加强公共服务办理事项的监督与质量考核,综合提升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水平。
- 经济效益
城运一体化平台建设实行区域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体系,避免各个部门重复购买服务器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并且避免由此造成的接口复杂、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建设完成后,实现区域统一出口、统一数据规范体系,实现未来与各级平台的对接。程度共享基础设施资源,节约建设成本。
- 减少政府支出,降低行政费用。
城运一体化平台建成后,支撑区域统一受理、统一分拨、统一处置、统一监管,一方面可节约区域服务人员数量配置和服务人员支出,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业务协同,减少业务流转环节,缩减处理时间,降低公共配置支出。
- 减少社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城运一体化平台建成后,一方面促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和服务效率提升,降低群众办事时间和费用。另一方面通过横向整合、纵向联通,实现上下协调联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使政府分散的资源高度集中,各部门的协调更加高效,为民服务更加快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政府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 降低信息化投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打造城运一体化赋能平台,建立生态开放体系,通过“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集约建设新模式,吸收“快速迭代”互联网发展理念,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减少投资。
- 减少政府支出,降低行政费用。
方案架构
城运一体化系统架构
方案优势
- 体系双向贯通,治理力量整合
城市运行一体化平台的技术和业务体系,充分融合横纵双向的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贯通,让上级部门能够统筹指导城市治理,让上层平台支撑赋能城市治理应用,让区域资源充分整合形成核心力量助力城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 统一事件服务,打造业务中枢
建立统一的业务定义平台,实时调阅城市各类问题事件,识别与事件关联的业务领域和环节,支撑城市治理“一件事”的全过程可见。通过业务规则的梳理和流程的确立,预定义事件处理机制,使协同部门之间权责明确、流程清晰,形成事件的标准化运转体系。同时支持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事件流转。
- AI创新应用,推动业务智能化
全面引入人工智能(AI),通过AI赋能城市治理业务,包括智能分拨、智能分类、重复事件识别、相似案例推荐等,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智能化应用水平,助力实现城市“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