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0 GMT+08:00
分享

设计思路

基础设施底座设计思路

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云平台采用华为混合云解决方案,以一体化全栈方式交付完整的云服务平台,与华为云统一架构,统一服务,统一API;云平台部署在客户机房,就近提供云服务,可减少服务时延;数据本地保存,由华为云统一规划、运维,是用户业务迁移上云的优选途径。

华为混合云解决方案具体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 技术当先:服务能力与华为公有云同步,保持技术当先,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试验证中心、行业知识中心以及接入本平台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云原生服务、数据库服务、数据使能服务、备份服务、边缘服务、安全服务的底层IT能力;
  • 混合联动:通过跨云联动能力(网络、存储、灾备、业务应用),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混合部署要求;
  • 专享合规:物理隔离可审计,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业务安全合规诉求;
  • 共享生态:华为混合云和华为云共享生态,线上线下相同体验,使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业务生态共享;
  • 混合运维:客户与华为云分层运维,华为提供平台管理面专业运维服务,降低客户运维成本;也可以提供本地云管平台,满足客户本地运维要求。

知识中心设计思路

知识中心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核心围绕数据、知识、软件的工业知识价值化开发逻辑,聚焦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研发设计和数字化生产制造两方面的典型产业数字化业务场景进行建设。

  • 数据汇聚。通过网络采集的多源、异构、海量数据,按应用场景转换成高质量的领域数据资产,传输至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深度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
  • 建模分析。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算法模型和物理、化学等各类仿真工具,结合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和智能应用,同时通过IDS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探索企业间的私密数据可信流转方案;
  • 知识复用。通过建设行业知识库平台,将工业经验知识转化为平台上的模型库、知识库,并通过工业微服务组件方式,方便二次开发和重复调用,加速共性能力沉淀和普及;
  • 应用创新。面向研发设计、设备管理、企业运营、资源调度等场景,建设工业APP引擎平台支持企业数字化业务的灵活需求。支持按需获取、灵活编排和组合,助力行业APP快速上线,降低试错成本,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 产业协同。通过云工厂创新商业模式,在PCB和模具两个领域引入产业运营商,构建研发协同、生产协同、供应协同的业务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被赋能企业生产过程的透明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中试中心设计思路

中试中心以模块化为设计的核心理念,旨在强化平台的可扩展性、重构性、复用性,从而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场景变化和需求变化。重点解决中小企业新型工业互联网技术集成验证难的问题。

中试中心由基础底座进行基础信息化能力支撑,同时为知识中心提供生产资源接入能力,承接知识中心反馈的验证需求,为其进行知识经验的迭代。为此,中试中心需要为用户提供工艺试制、测试认证、技术体验等多项综合服务。故此在总体设计方案中包括5G试制工厂、测试平台、以及体验中心三大部分。

其中,5G试制工厂根据招标技术需求以电路板及模组检测、机电产品整机设计、材料成型工艺设计、机械加工为主要聚焦场景。建设有5G全互联工厂网络、装备制造工艺试制区以及3C电子制造区建设。

测试平台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将大企业的成套方案拆解,将其中有用的部分重新建发组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测试环境,降低它们的试错成本。提供先进网络测试,工业机器人测试,PLCopen测试,信息模型互通和互操作测试,数控装备互联互通标准测试,机床装备综合测试等测试环境,并为客户提供认证需求咨询业务、建议规划。

体验中心通过全息投影和智能桌面组合互动展示,对工业生产形成立体式、沉浸式的巡游与数字孪生监控体验效果。实现结合具体工业场景的全新工业数字化新型体验模式,体验场景包括5G+工艺数字化与机器人试制线柔性自适应缠绕场景、5G+远程设备运维场景、5G+双机器人辅层AI视觉引导场景、5G+AGV分布式调度场景、5G+AR虚拟制造管控场景。

分享:

    相关文档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