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06 GMT+08:00

制定云化目标

云化目标一定要与组织的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对齐,而且云化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即目标应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ound)。例如,如果组织经常因为业务系统中断导致收入减少和品牌受损,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业务目标:“在未来一年,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从99%提升到99.9%”。在设定云化目标时,您还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资源和能力现状,确保目标是可实现的。通过上述云化成熟度评估,您正好能够掌握组织当前的能力现状和差距,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云化目标,避免设置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为了制定可衡量的云化目标,需要针对云化驱动力设计合理的量化指标,方便组织的管理层进行跟踪和评估云化转型的实际效果。我们针对上述各种驱动力设计了以下量化指标。

表1 云化驱动力的量化指标

类别

驱动力

量化指标

业务驱动力

提升业务敏捷性

  • 新产品(新业务系统)的TTM,包含从设计、开发、测试到上市的端到端时间。
  • 已有产品(已有业务系统)的新版本或新特性的迭代周期,包含从设计、开发、测试到上市的端到端时间。

加速业务创新

  • 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等带来的新用户数。
  • 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等带来的新增收入。

保障业务连续性

  • 业务系统的可用性SLO。
  • 业务中断导致的经济损失。

市场扩张

  • 进入新市场带来的新用户数。
  • 进入新市场带来的新增收入。

合规遵从

  • 不合规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赔偿和罚款。

提升可持续性

  • 碳排放减少量。

技术驱动力

提升资源弹性

  • 资源利用率。
  • 资源扩容速度、资源部署时间。

提升系统韧性

  • RPO、RTO。
  • P1、P2、P3、P4事件数量。

提升扩展性

  • 系统扩容速度。

提升安全性

  • 安全事件数量。
  • 安全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赔偿和罚款。

提升运维效率

  • 单位资源所需要的运维工时。
  • 每个运维工程师可运维的资源数量(如VM数和存储容量)。
  • 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提升性能效率

  • TPS、QPS等吞吐量指标。
  • 系统响应时间。
  • 并发用户数。
  • 资源利用率。

财务驱动力

按需付费

  • IT基础设施资本支出。

降低成本

  • 业务单元成本,如每个订单的成本,每个用户的成本等。
  • IT基础设施的TCO。

新增收入

  • 业务创新和市场扩张带来的新增收入。

上述量化指标比较多,跟踪、评估和管理这些指标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不建议您的组织全部拿来评价云化转型的效果。考虑到有些指标之间存在包含关系,比如业务系统的可用性SLO隐含了RPO、RTO、MTTR等指标。另外,云化转型最终是为了取得业务收益,而不仅仅是技术收益。所以,我们建议您根据组织的业务目标和业务优先级将这些指标进行收敛,主要聚焦业务驱动力和财务驱动力所对应的指标,其次才是技术驱动力的相关量化指标。我们推荐以下指标来制定组织的云化目标。

表2 云化目标示例

量化指标

云化目标示例

业务系统的可用性SLO

业务系统全年可用性SLO从99%提升到99.95%。

新产品或新版本的TTM

将新产品的TTM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已有产品的迭代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

不合规及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将不合规及安全事件数量减少75%,经济损失减少75%。

IT基础设施的TCO

将 IT 基础设施的 TCO 降低 15%。

业务创新和市场扩张带来的新增收入

基于云进行业务创新和全球市场扩展,在未来三年带来X万活跃用户,实现新增收入 Y 亿元。

碳排放减少量

上云后减少碳排放量 50%。

每个运维工程师可运维的资源数量

将每个运维工程师可管理的服务器数量提升 2 倍,从100台提升至2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