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8 GMT+08:00
分享

如何使用前缀删除功能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存储和管理时,用户经常需要清理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数据。然而,传统的Apache HBase仅支持单行数据删除,这导致在需要删除大量数据时,必须先进行全表扫描再逐行删除,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GeminiDB HBase接口的前缀删除功能支持按行键删除指定前缀的数据,生效速度快,删除效率高,有效简化了必须先扫描再精确删除的繁琐流程。相较于Apache HBase,GeminiDB HBase接口的前缀删除更为方便快速,在范围数据清理,历史数据淘汰等场景有巨大优势。GeminiDB HBase接口的前缀删除功能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案。

错误使用此功能可能会对数据产生重大影响,请在使用该功能前确认已经完全了解以下使用规范。

使用规范(必读)

前缀删除返回成功时,内部行为是标记删除,数据并没有立刻被删除,数据库需要在后台数据存储过程中逐步淘汰已被标记删除的数据,同时清除范围删除产生的范围墓碑。因此,为避免影响数据库性能,客户使用该功能时,需要遵循如下约定:

  • 禁止短时间内针对单一数据范围进行多次重复范围删除与写入。
  • 禁止短时间内进行大量范围删除。
  • 尽量避免扫描范围包含已经范围删除的数据。
  • 提前验证范围删除,防止误删大量数据的意外出现。

当前缀删除操作返回成功时,其内部执行的是标记删除逻辑 —— 数据并不会立即从存储中移除,而是由数据库在后台存储过程中逐步淘汰已标记的数据,并清理范围删除产生的范围墓碑(tombstone)。

为避免此类后台操作对数据库性能造成额外负担,建议客户使用该功能时严格遵循以下约定:

  • 禁止短时间内对同一数据范围重复执行范围删除与写入(频繁操作会导致墓碑积累过快,加重后台清理压力)。
  • 禁止短时间内发起大量范围删除(集中式删除会产生大量墓碑,可能阻塞正常读写操作)。
  • 尽量避免扫描包含已被范围删除数据的范围(扫描时需跳过墓碑,会降低查询效率)。
  • 提前验证范围删除的条件与范围(通过预校验防止误删大量数据,减少后续数据恢复成本)。

典型违反使用规范的行为

  • 针对10亿条特定数据范围的 Key,在1天内发起5万次前缀删除,且过程中夹杂大量同范围数据写入,会引发双重性能问题。
  • 1天内发起 10 万次及以上大范围前缀删除(如每次删除覆盖百万级、千万级 Key),会对数据库形成“冲击式”压力。
  • 执行未经验证的短前缀删除(如误删前缀为 “0” 或 “a” 的数据),会因短前缀的匹配范围过广,导致数据库中大量非目标数据被误删。

若使用前缀删除时严重违反使用规范,将会出现如读时延升高、请求失败、影响业务正常读写等严重后果,请客户及时关注业务情况,在执行前缀删除操作前请务必在测试环境验证删除效果。

如果在大批量调用前缀删除的过程中,业务出现上述问题,请立刻停止使用前缀删除功能并咨询专家。您可以在管理控制台右上角,选择“工单 > 新建工单”,联系客服进行处理。

使用指导

客户可在业务请求中添加额外属性,将 Delete 请求标记为前缀删除请求。需注意:请求被标记为前缀删除后,仅key参数会作为前缀匹配的依据生效,其他所有参数(如指定列、指定qualifier等)均不再参与执行逻辑;凡是与该前缀匹配成功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执行删除操作。

目前前缀删除功能仅支持通过Java HBase Client调用,以下为实现前缀删除的关键步骤代码示例,执行后将删除所有以“row1”为前缀开头的 Key。

Delete delete = new Delete(Bytes.toBytes("row1"));
delete.setAttribute("PREFIXDELETE", "true".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table.delete(delete);

常见问题

  1. Q:如果请求超时或者失败,我的数据是否已经被删除?

    A:由于GeminiDB HBase接口不支持事务,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因此,当请求失败时,目标数据可能被完全删除,也可能只被部分删除。如果请求成功,则可以确认数据已被全部删除。若请求因网络或其他原因失败,建议您重新尝试操作。

  2. Q:如果需要大批量调用前缀删除操作来清理历史数据,怎么使用比较合适?

    A:首先,建议明确需要清理的历史数据范围。强烈建议您先在测试环境中验证前缀删除的执行效果,以避免误删数据。另外,我们建议每日调用前缀删除操作的次数不超过2000次。短期内少量调用即可完成大量数据的清理,通常已能满足业务需求。在删除过程中,请持续监控业务的读取时延,如发现任何异常,请立即停止前缀删除操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