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与经典型负载均衡的功能区别
弹性负载均衡有不同的负载均衡,分别是共享型负载均衡和经典型负载均衡,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器类型。
- 经典型负载均衡:适用于访问量较小,应用模型简单的web业务。
- 共享型负载均衡:适用于访问量较大的web业务,提供基于域名和URL的路由均衡能力,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转发。共享型负载均衡就是原增强型负载均衡。
共享型负载均衡对比经典型负载均衡,提供了更丰富的HTTP和HTTPS转发能力,同时在转发性能和稳定性上也有较大提升。两者具体的功能差异如表1所示。(“√”表示支持,“—”表示不支持。)
功能 |
功能描述 |
经典型负载均衡 |
共享型负载均衡 |
---|---|---|---|
支持公网和私网负载均衡 |
|
√ |
√ |
支持四层(TCP/UDP)和七层负载均衡(HTTP/HTTPS) |
|
√(私网类型不支持UDP协议) |
√ |
支持轮询 /最少连接/源IP |
共享型负载均衡支持加权轮询、加权最小连接和源IP算法,经典型负载均衡支持轮询算法、最小连接和源IP算法。 |
√ |
√ |
支持会话保持 |
会话保持功能可以识别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交互过程的关联性,在作负载均衡的同时,还保证一系列相关联的访问请求会保持分配到同一台服务器上。 |
√ |
√ |
支持WebSocket协议 |
WebSocket (WS)是HTML5一种新的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能更好地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 |
√ |
√ |
支持按域名和URL转发 |
通过添加转发策略支持自行设定的域名和URL,将来自不同域名或者不同URL的请求转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组处理。此功能目前仅支持协议类型为HTTP、HTTPS的监听器。 |
— |
√ |
支持HTTP/2 |
HTTP/2,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2.0,是下一代HTTP协议。向下兼容HTTP1.X协议版本,同时性能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此功能目前仅支持协议类型为HTTPS的监听器。 |
— |
√ |
支持后端服务器为ECS |
后端服务器支持弹性云服务器。 |
√ |
√ |
支持访问控制(白名单) |
通过添加白名单的方式控制访问负载均衡的监听器的IP,能够设置允许特定IP访问,而其他IP不许访问。 |
— |
√ |
支持标准OpenStack API |
可以通过标准OpenStack API接口调用负载均衡的API完成相关的操作,兼容性强。 |
— |
√ |
支持后端服务器为裸机 |
后端服务器支持裸金属服务器。 |
— |
√ |
支持SNI多证书特性 |
SNI(Server Name Indication)是为了解决一个服务器使用多个域名和证书的TLS扩展。开启SNI之后,用户需要添加域名对应的证书。 |
— |
√ |
支持访问日志 |
通过对接云日志服务,可以查看和分析七层负载均衡HTTP和HTTPS的详细访问记录,包括请求时间、客户端IP地址、请求路径和服务器响应等。 |
— |
√ |
支持权重 |
共享型负载均衡支持加权轮询、加权最小连接。 |
— |
√ |
支持修改证书内容 |
证书创建成功后支持修改证书的内容。 |
— |
√ |
支持双向认证 |
双向认证对通信双方的身份都要做认证,以确保业务的安全性。此时,除了配置服务器的证书之外,还需要配置客户端的证书,以实现通信双方的双向认证功能。此功能目前仅支持协议类型为HTTPS的监听器。 |
— |
√ |
支持HTTP重定向 |
将HTTP访问重定向至HTTPS,客户端HTTP的访问请求,后端服务器返回HTTPS的响应。目前仅共享型负载均衡支持此功能。 |
— |
√ |
支持获取弹性公网IP |
创建HTTPS监听器和HTTP监听器时,可以开启获取弹性公网IP开关,传输到后端服务器的报文中,HTTPS或HTTP报文头会包含ELB的弹性公网IP。 |
— |
√ |
支持按监听器粒度监控性能指标 |
公有云平台提供的云监控服务,可以对弹性负载均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日常监控。您可以通过管理控制台,直观地查看弹性负载均衡器的各项监控指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