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基本原理
Hive是建立在Hadoop上的数据仓库框架,提供大数据平台批处理计算能力,能够对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批量分析汇总完成数据计算。提供类似SQL的Hive Query Language语言操作结构化数据,其基本原理是将HQL语言自动转换成MapReduce任务,从而完成对Hadoop集群中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
Hive主要特点如下:
- 海量结构化数据分析汇总。
- 将复杂的MapReduce编写任务简化为SQL语句。
- 灵活的数据存储格式,支持JSON,CSV,TEXTFILE,RCFILE,SEQUENCEFILE,ORC(Optimized Row Columnar)这几种存储格式。
Hive结构
Hive为单实例的服务进程,提供服务的原理是将HQL编译解析成相应的MapReduce或者HDFS任务,图1为Hive的结构概图。
名称 |
说明 |
---|---|
HiveServer |
一个集群内可部署多个HiveServer,负荷分担。对外提供Hive数据库服务,将用户提交的HQL语句进行编译,解析成对应的Yarn任务或者HDFS操作,从而完成数据的提取、转换、分析。 |
MetaStore |
|
WebHCat |
一个集群内可部署多个WebHCat,负荷分担。提供Rest接口,通过Rest执行Hive命令,提交MapReduce任务。 |
Hive客户端 |
包括人机交互命令行Beeline、提供给JDBC应用的JDBC驱动、提供给Python应用的Python驱动、提供给Mapreduce的HCatalog相关JAR包。 |
ZooKeeper集群 |
ZooKeeper作为临时节点记录各HiveServer实例的IP地址列表,客户端驱动连接Zookeeper获取该列表,并根据路由机制选取对应的HiveServer实例。 |
HDFS/HBase集群 |
Hive表数据存储在HDFS集群中。 |
MapReduce/Yarn集群 |
提供分布式计算服务:Hive的大部分数据操作依赖MapReduce,Hive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将HQL语句转换成MapReduce任务,从而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
HCatalog建立在Hive Metastore之上,具有Hive的DDL能力。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HCatalog还是Hadoop的表和存储管理层,它使用户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工具(比如MapReduce),更轻松地在网格上读写HDFS上的数据,HCatalog还能为这些数据处理工具提供读写接口,并使用Hive的命令行接口发布数据定义和元数据探索命令。此外,经过封装这些命令,WebHcat Server还对外提供了RESTful接口,如图2所示。
Hive原理
Hive作为一个基于HDFS和MapReduce架构的数据仓库,其主要能力是通过对HQL(Hive Query Language)编译和解析,生成并执行相应的MapReduce任务或者HDFS操作。
图3为Hive的结构简图。
- Metastore - 对表,列和Partition等的元数据进行读写及更新操作,其下层为关系型数据库。
- Driver - 管理HiveQL执行的生命周期并贯穿Hive任务整个执行期间。
- Compiler - 编译HiveQL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相互依赖的Map/Reduce任务。
- Optimizer - 优化器,分为逻辑优化器和物理优化器,分别对HiveQL生成的执行计划和MapReduce任务进行优化。
- Executor - 按照任务的依赖关系分别执行Map/Reduce任务。
- ThriftServer - 提供thrift接口,作为JDBC的服务端,并将Hive和其他应用程序集成起来。
- Clients - 包含WebUI和JDBC接口,为用户访问提供接口。